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2458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号:002万科浦东蓝山小城一期标三段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主体工程)上海新光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万科浦东蓝山小城一期标三段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主体工程)批准: _ 日期:_编制: _ 日期:_上海新光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1. 混凝土结构1.1 箍筋分布不当和弯钩不合要求 (1) 产生部位 1) 有抗震要求地区,钢筋箍筋不按规定进行加密。 2) 有抗震要求和受扭杆件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2) 酿成原因 1) 不按规定设置箍筋。 2) 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中箍筋不进行加密,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杆件的抗剪性能,满足不了住宅工程的抗震需要。 3)

2、 对有抗震要求的住宅工程或者受扭结构杆件的箍筋弯钩制作角度不是135角和平直长度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规定。 (3) 预控手段 1) 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箍筋: 框架梁中的箍筋构造要求: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以保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塑性铰区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和增加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作用。 为提高柱端塑性铰区的延性,增加抗剪承载力防止纵向钢筋压屈,对框架柱上、下端加密区的箍筋,应满足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的要求。 2) 对有抗震要求的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箍筋末端的弯钩和受扭结构杆件的箍筋弯钩必须弯成135,平直长度不应小

3、于箍筋直径的10倍。1.2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 (1) 产生部位 1) 住宅工程构造柱钢筋组装时,主筋上不设置保护层垫块。 2) 混凝土圈梁,框架结构的梁、板、柱、剪力墙露主筋。 3)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等级低于母体强度等级。 (2) 酿成原因 1) 构造柱钢筋组装不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或受施工荷载冲击时,会 导致构造柱钢筋位移。 2) 混凝土圈梁和框架梁、板、柱和剪力墙的主筋上没有按规定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或者是垫块组装的不牢固,由于垫块产生位移,导致混凝土结构杆件露主筋,或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规定。 (3) 预控手段 1)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

4、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 钢筋直径,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1)有关规定。 2) 用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其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母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成型的垫块应认真养护,确保垫块强度达到要求。 3) 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所作的垫块,按lm左右的间距放置,绑扎在受力钢筋上。 在抗渗混凝土施工中,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免渗漏。 4)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组装。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组装应布置适宜,距离不得过大,必须与钢筋骨架主筋绑扎牢固,不许松动,不许产生位移和脱落。竖向钢筋采用预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的主筋上,其垫块的厚度必须满足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并要控制好构件成型后的几何尺寸振捣混凝土时,严防振动器撞击钢筋,导致绑扣松动和垫块位移。1.3 蜂窝、孔洞 (1) 产生部位 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后,其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孔洞。 (2) 酿成原因 1) 模板表面不光滑,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 木模板在混凝土人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 钢模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 模具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 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细骨料级配不当,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失控,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6) 振捣不当。 7) 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3) 预控手段 1) 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匀

6、,和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密实。 2) 模板表面应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的水泥浆等杂物;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必须均匀。 3) 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 确保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 4) 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不许过早拆模。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而底模则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拆除。1.4 露主筋和缝隙夹渣 (1) 产生部位 浇筑的混凝土成型后出现露主筋;梁与柱节点处及剪力墙处有缝隙夹渣层。 (2) 酿成原因 1) 混凝土成型后

7、的结构构件露主筋 竖向结构的浇筑高度不合适,又未采取相应措施。 钢筋成型组装未设置保护层垫块,或者垫块设置的数量少、与主筋绑扎不牢固、松动,层致主筋失去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入模后由于振捣操作失误,钢筋产生位移。 2) 梁与柱节点处存在缝隙夹渣层; 节点处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未留清扫口或没有认真进行清理干净。 二次浇筑的节点处不先铺设同强度等级砂浆便直接浇筑混凝土,而且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 施工缝处夹有杂物。 (3) 预控手段 1) 预防混凝土结构构件露主筋: 保护层垫块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母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垫块一般每隔lm设置1块且应与主筋固定牢固,严防松动和位移。 浇筑混凝

8、土时高度应控制在2m左右,超过时应设串筒或加设低于2m的浇筑孔等。 浇筑混凝土入模后,必须认真振捣;振捣的操作要点:上下垂直,布点均匀,层层扣搭;严防碰撞钢筋,以免钢筋位移而破坏保护层。 2) 梁与柱节点以及剪力墙缝隙夹渣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认真清理施工缝,并将杂物通过清扫口清理干净。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的水泥膜和松动的粗、细骨料,并应充分冲洗洁净。 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并在施工缝处事先铺设与母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混凝土必须分层,细心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1.5 混凝土裂缝 (1) 酿成原因 1) 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过大。水

9、泥用量大,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裂纹。 2) 拌合物坍落度太大,浇筑层过厚,导致素浆上浮、表面龟裂。 3)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太薄导致顺筋方向开裂。 4) 碳化收缩在构件表面出现,呈花纹状,无规律性裂缝。 (2) 预控手段 1) 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其中水灰比对混凝土性质起着决定作用。单位用水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重要因素。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浆的收缩。因此,单位用水量愈少的混凝土,即对于一定水灰比,单位水泥浆量愈少的混凝土,其干燥收缩也愈小。由于拌合物中的水泥浆的水化、干燥、碳化等因素引起收缩,而导致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裂缝。所以,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时,必须严格控制

10、水灰比中的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防止干缩裂缝。 2) 混凝土拌合物最基本的要求是水泥浆或砂浆应具有较高的粘性和粘结力。单位用水量少,水灰比小的低坍落度混凝土,其抵抗离析的能力强。单位用水量是影响和易性的因素。随着用水量再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常常随之恶化,同时,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用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不应单纯以用水量来改善和易性,而应当在控制和易性要求的范围内调整用水量。 水灰比加大导致混凝土产生沉降和泌水,其结果是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大量的浮浆,泌出的水分蒸发后将引起收缩,使混凝土在终凝前产生少量的沉降收缩。所以,为了防止拌合物坍落度过大,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减少

11、泌水的不利影响。 3) 防止因沉降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收缩裂缝的规律多是在结构上表面沿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者是在预埋件的附近周边出现。所以,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控制,浇筑的混凝土要振捣充分。 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结,以避免沉降过大而产生裂缝。 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4) 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过度振捣,不使表面形成砂浆层,同时要加强养护。提高表面强度。严禁在不通风处采用火炉(火炉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加快碳化)加热保温,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收缩,

12、受到结构内部未碳化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表面龟裂。1.6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细部处理不符合要求 (1) 酿成原因 1) 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的螺栓、管道套管未采用止水措施。 2) 施工缝留置不符合要求。 3) 变形缝、后浇带处理不当 (2) 预控手段 1) 止水环设置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安装固定的铁丝和螺栓不宜穿过其防水混凝土结构。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构造钢筋和绑扎铁丝,均不得接触模板,如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时应采用止水环作为止水措施。 在螺栓或套管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严密,环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应加堵头(拆模后将螺栓沿平凹坑底割去,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密实。 地下防水混凝

13、土墙体和底板上所设置的预埋管道及预埋件,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予以固定,并经验收合格后,浇筑于混凝土内。 2) 施工缝的留置 防水混凝土底板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 墙体常规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其施工缝应位于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身上。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施工缝严禁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壁交接处。 因施工需要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留在结构的变形缝处。 施工缝接缝形式可采取企口和设置金属止水片。 施工缝的浇筑。首先,应将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粒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再铺上一层2025mm厚的水泥砂

14、浆,水泥砂浆所用的材料和灰砂比应与混凝土的材料和灰砂比相同。 3) 变形缝施工技术措施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设置的变形缝的构造和部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选用的材料应满足强度、延伸性、耐老化与耐腐蚀性的要求。 变形缝防水所采用的止水带(片)的规格、型号、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保证止水带完好无损,埋设位置正确,安装应固定牢固;混凝土浇筑应密实,确保防水功能和结构不变形的性能。 埋人式止水带(片) 采用埋人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的变形缝施工时,止水带的位置应准确,圆环中心应在变形缝的中心线-L。止水带应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泥土杂物,以免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 采用夹板安装在预埋螺栓上的可卸式止水带与夹板之间以及与预埋件之间,均应用石棉纸板或软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