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2121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应新形势,赢得新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石化产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石油石化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我国石化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上半年,国务院推进石油石化行业的战略性改组,重组后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了上中下游、内外贸、产销三个一体化的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推进整体重组改制,集中主业和优质资产组建创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先后在纽约、香港、伦敦和上海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石化

2、改革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目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五大炼油商,亚洲最大、世界第六大石化产品生产商,在财富2004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1位。经过20年来的改革发展,中国石化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包括石油企业、炼油及化工企业、销售企业及科研、外贸等单位;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的批发和零售)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最大的主要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第二大原油生

3、产商。2004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06.32亿元,与2003年相比,同比增长41.57%;实现净利润322.75亿元,同比增长69.77%;按国际会计准则,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6197.83亿元,同比增长38.04 %。一、信息化建设概况中国石化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石油、石化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初期以生产过程控制及工程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流程模拟技术在设计中应用为主,一些领先炼化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即MIS建设。“九五”期间,中国石化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跨越了从点到面、从单项到系统、从单机到网络、从分散到局部集成、从生产到经

4、营、从提高经济效益到提高管理效能的阶段,在装备水平、应用广度和深度、队伍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作用。“十五”期间,中国石化加快推进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深化应用供应链技术,优化资源利用,加强生产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系统整合力度,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人们对信息化的热情空前高涨,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呈现出整体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2001年以来,中国石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企业ERP试点和推广工作取得成功,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财务帐和实物帐的统一,加强了内部控制力,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的提高;物资采购、石化产品销售两个电子商务系统取得新成效;开发应用原油资源优化系统及成品油配送优化系统,成品油二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已完成19家省(市)石油公司的推广应用;加油(IC)卡工程已全部推广完成;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得到新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在提升竞争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力、工作效率上取得了新的成效。总部“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中管理的力度明显加强,信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国石化计算机网络SINOPECnet已具规模,天地一体的SINOPECnet保证了中国石化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升后的主干网路联接了总

6、部机关、油田企业、炼化企业、销售企业、科研等单位以及其他分支机构共110个二级子网,卫星专用网已建成70个地面站;主干网的带宽提升到了512K2Mbps,基本满足了目前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需求;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进一步得到加强,总部网络管理系统初见成效,实现了对总部系统、主干网和应用系统的实时监控;实施了总部网络安全系统、卫星电视会议加密系统和全行业的病毒防护系统,所有分(子)公司都建立了防火墙,安装了防病毒系统。企业生产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扎实发展。油田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精细油藏描述等,提高了地震资料从采集、处理、解释到综合研究的整体水平;以8大数据库(勘探、开

7、发、钻井、测井、地面工程、设备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监测)为核心的油田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13个业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已基本完成开发并开始试点与推广。炼化企业在生产管理MES和过程控制PCS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先进控制技术在炼化企业的推广应用稳步发展,为降本增效、生产的“安、稳、长、满、优”发挥了作用。应用实时数据库、实验室管理、计划调度优化、物料平衡、成本核算等信息系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控制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成品油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于2000年初正式开通运行后,实现了总部、省公司、地公司、县公司四级网络的畅通和基层经营数据的每日上报,2002年初开展的二期建设,对原有功能进行有效提升,构建了统一

8、的业务操作平台,规范、统一了内部票据和业务流程,增强了价、量监控力度,堵塞了漏洞。二、核心应用项目1中国石化ERP四年多来,中国石化ERP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竞争力。2001年8月,中国石化ERP项目建设首批四家企业(镇海炼化、仪征化纤、江苏石油和天津石油)试点正式启动,选用德国SAP公司的软件MySAP.Com作为中国石化ERP建设统一平台;实施6个功能模块:财务会计(FI)、成本控制(CO)、销售分销(SD)、物料管理(MM)、工厂维护(PM)、生产计划(PP)。为加强对ERP试点工作的领导,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部成立了ERP

9、项目指导委员会、ERP项目领导小组和ERP项目管理组,负责指导和组织ERP项目的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奋斗,试点企业于2002年10月至12月先后成功上线运行。在首批ERP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03年确定第二批7家企业作为扩大试点和推广单位。第二批ERP项目建设主要借鉴首批试点的经验,重视标准化和推广模板的制定工作,并针对炼化企业生产计划(PP)功能模块、油田企业项目管理(PS)功能模块等难点进行技术攻关,同时进行了服务器集中设置的尝试,为更大范围的服务器集中积累经验。经过2003年ERP扩大试点和推广,中国石化ERP基本涉及到了上中下游的各类型企业,为中国石化全面推广ERP奠定了良好基

10、础。2004年,加大了推广应用的力度,又有13家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2005年继续扩大推广范围,在26家企业推广应用ERP系统。目前,25家企业的ERP系统已全面进入单轨稳定运行。ERP建设对企业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一是促进了体制改革,二是规范了管理流程,三是实现了“三流合一”,四是制定了推广模板,五是培养了专业队伍,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业务在ERP系统上处理, ERP系统的规范化、透明化、集成性和实时性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特点,为管理带来效率,为监控提供手段,在管理水平的提升、经营风险的控制、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已开始发挥作用,

11、效益已经开始显现。2电子商务系统为适应世界日益发展的网络经济的要求,中国石化及时做出了建设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的决策。2000年8月,由物资采购和化工产品销售两部分组成的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站(www.sinopec-)正式开通运行。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包括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报表管理、信息发布、综合查询、绩效分析等,实现了新物资供应体制下的直接集中采购、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的业务模式。石化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包括在线交易、客户服务、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等。自2000年8月中国石化两个电子商务系统正式投运以来,运行状况稳定,上网交易额逐年攀升,实现网上发布信息、商情交流和业务洽谈,开

12、展有关询报价、网上招竞标等,极大地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传统购销模式,规范了业务运作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了“暗箱操作”,堵塞漏洞,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截止到2005年6月,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网上成交额累计1359亿元,节约采购金额45亿元,其中2005年上半年网上采购额391亿元,节约采购金额12.64亿元;石化产品销售网上累计销售量1078万吨,销售额755亿元,其中2005年上半年网上销售量46万吨,成交金额47.9亿元。3供应链管理应用供应链技术在原油采购与配置、炼化企业计划排产、炼油加工方案以及成品油物流优化等方面

13、得到广泛应用,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从2001年起,相继建立了总部集成优化模型、炼厂单厂和多周期企业模型、炼化一体化企业模型、原油现货选购优化模型等,优化了资源利用;成功实施了成品油一次、二次物流配送优化和甬沪宁原油管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中国石化供应链优化系统的基础框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近年来原油加工量的增加,中国石化进口原油的数量呈直线上升,2004年进口原油9400多万吨,原油品种多达上百种。由于中国石化目前拥有的33家炼油、炼化企业,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每个炼厂的加工特性也不一样,如何合理选择原油品种,并将合适的油种分配给合适企业,让企业以最佳的方案组织生产加工和

14、产品配送,提高中国石化的整体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石化在2000年底启动了原油资源优化项目。在原油选择方面,建立了进口原油采购模型来指导原油选择,为中国石化中长期原油采购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模型计算,为原油现货采购过程提供支持,迅速做出反应,优化原油采购。在原油加工方面,完成了33个炼油企业单厂单周期PIMS模型的开发,完成了扬子、燕山、上海、齐鲁、茂名等8个炼化一体化企业MPIMS模型的开发,这些模型的应用,为炼化企业加工方案优化、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了覆盖40家企业的网上排产会议系统和原油资源优化信息支持平台,改变了传统排产方式,实现

15、了新型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排产,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甬沪宁原油管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于2004年6月与管道工程同步投用,实现了甬沪宁管网各站场、油库,企业原油生产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以及原油管输计划和调度优化,为总部原油调度中心指挥原油输送,以及管道储运分公司的管输调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成品油一次物流优化系统,实现了成品油出厂的优化运输安排、库存合理安排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中国石化成品油二次物流配送优化项目在总结天津石油分公司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自2003年至2005年3月,19个省市石油分公司二次物流优化项目全部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的成功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物流配送管理流程

16、,加强了对成品油销售业务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了库存资金占压,降低了运输成本,据初步统计,库存水平下降20%多,车辆利用率提高2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信息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的保证。2002年,中国石化制定了“中国石化信息标准化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代码的使用原则:新系统新标准,老系统进行代码对照、转换,逐渐过渡,对于正在设计和将要开发的系统,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代码,并保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与标准代码保持一致,否则将不予验收和鉴定。统一了ERP等各个系统的有关标准,包括财务、炼油、化纤、销售、物资管理模板及标准报表格式等;编制发布了标准代码等。目前,共编制完成了物料代码等12大类标准代码,160余种,共计32万余条。中国石化ERP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数据仓库、甬沪宁原油管输配送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等新建系统,全部使用了统一的标准代码。财务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