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1908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心理学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11.10.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测验行政管理(本)专业 社会心理学 试题一、判断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题义正确为“A”;题义错误为“B”,答案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1、要了解人的心理规律,就要了解、预测、调节和改变人的行为。(B)P32、人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机的来源不同,因而两者之间无法相互转化。(B)P1373、思维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结果推广运用到其他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A)P974、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影响下产生的。(A)P155、意义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A)P826、精神分析学

2、派认为梦的本质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B)P147、坎农巴德理论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B)P127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A)P699、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外在的环境是无法影响动机的。(B)P13810、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感觉和知觉截然不同,两者没有联系。(B)P253411、格式塔心理学有一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A)P131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脏的功能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B)P313、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

3、容,该学派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A)P1414、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和日常用语中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属于同一层面。(B)P9915、能力是发展的。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均势,又存在个别的差异。(B)P?1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地洞”,这句俗语说明了能力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A)P173二、多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题目中的括号内。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1、人类心理现象包括(ABCDE)。P24(A)认知与学习(B)动机与情绪(C)心理特征(D)社会心理与心里健康(E)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2、下列说法

4、中,正确的有(ABDE)(A)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P135(B)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P136(C)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越强行为效果就越好P139(D)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P115(E)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P1263、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DE)P13(A)魏特墨(B)柏拉图(C)塞万提斯(D)考夫卡(E)苛勒4、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ACE)(A)本我(B)知我(C)自我(D)感我(E)超我5、下列说法中,表现知觉基本特征内容的有:(A

5、BCDE)(A)人在面临各种刺激时,只是把其中的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P36(B)当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尽管它们在客观上是不完备的,但人却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P35(C)知觉恒常性保证了人们在不同条件下仍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知觉P39(D)同一个事物,知识经验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的理解会有差别P37(E)时间和空间上相近的刺激易被组织在一起。P356、人的各种知觉都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ABCE)P34(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强制性(E)知觉的恒常性7、现代心理学中学习概念包括的含义有(ABCDE)P80(A)学习是行为的变化(B)学习

6、是行为潜能的变化(C)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D)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E)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ABCDE)P87(A)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其他人格的发展和自我的发展(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着主要作用(C)学习的结果应该由学习者自己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什么(D)学习是学习者全身心参与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参与(E)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大致包括以下阶段:(ABCD)P99(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

7、)验证假设(E)修正假设10、下列有关动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E)(A)动机的产生只受内在需要的影响P138(B)动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本身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有通过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知他存在怎样的动机P138(C)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即自我实现所驱使的动机P138(D)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的动机因素分成两大类:一类叫保健因素,一类叫成长因素P150(E)生理性动机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P13611、下列动机中,属于社会性的动机有:(ABCE)P143(A)亲和动机(B)工作动机(C)成就动机(D)生存动机(E)权力动机1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

8、:(DE)P138(A)自然动机(B)社会动机(C)生存动机(D)匮乏动机(E)成长动机13、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其中成分性智力的构成成分包括:(BCD)P160(A)新成分(B)元成分(C)操作成分(D)知识获得成分(E)精神升华成分14、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ABCE)P155(A)抽象概括能力(B)观察力(C)想象力(D)色彩鉴别力(E)记忆力15、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ABCE)P170(A)发展水平的差异(B)表现早晚的差异(C)能力结构的差异(D)能力类型的差异(E)男女性别的差异16、动机具有的功能包括:(ABE)P1

9、35(A)激活功能(B)指向性功能(C)概括功能(D)信号功能(E)维持和调整功能三、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1、介绍一种学习理论,并举例说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答:(1)介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又称刺激反应理论。他们强调环境的作用,较少考虑内在的心理因素。其中有两种条件作用最具代表性: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a、例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伯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联结起来。b、操作性条件反射被用于

10、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当中,倡导教学要一步一步走,第一步都给以适当的强化,促进学习。同时,人的行为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解决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2、试述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答:我国古代“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反映了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1)积极情绪所伴随的变化对健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绪则会起到破坏作用。如,癌症患者若能保持积极情绪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而积极情绪严重缺失会使人患严重的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或导致人形成病态人格。(2)积极情绪的存在还能够缓冲和抵消消极情绪造成的损害,使人更快地从消极情绪的影响中走出来。因

11、而情绪调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如,在工作中,若积极情绪高涨的话,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3)如果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灵活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情境的需要对情绪进行调节,就能够与别人维持满意的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四、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分析下述案例。(要求:分析理论依据明确;分析内容紧扣案例;分析结论合理清晰;分析推论符合逻辑。本大题共2题,每题16分。共32分。)1、日本人提意见这个故事,是一个到日本留过学的人讲的。有一位日本老人,那些日子每天早晨都在他窗前的一块地上扫,反反复复地扫

12、,认认真真地扫。那块地方并没有杂物,实际上也很干净。开始别人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应该说他的一位中国邻居并没有意识到什么。老人每天扫的那块地方,只不过是每天晚上都停放着一辆小车。小车是一位中国邻居的。在日本,找一个泊车的车位是很贵的。这位中国邻居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便把自己的车泊在了这位日本老人的窗前。老人显然感到不舒服,可日本人在处理邻里之间的小纠纷时,喜欢采取“暗”的方式交涉,表面上却永远是客客气气的。老人就是通过反反复复地认认真真地清扫那块空地的方式,来提醒中国邻居注意,提醒他不再为了贪小便宜而把车停在他的窗前,给他带来某种不便或者说是某种不舒服。这种中国邻居最终还是领悟到了老人的真正用意,他

13、也就改正了自己的做法。那位日本老人,也终于露出了不易觉察的笑容。分析如下:答:一、理论背景:非言语沟通(P73)1、非言语沟通是指运用除言语之外的其他渠道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2、非言语沟通不是非声音,包含了有声的现象辅助语言和类语言。3、非言语沟通一般包含:身体运动、姿势、面部表情、视觉行为、人际空间、接触行为、环境、嗅觉等方式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日本老人一方面很在意中国邻居占据她窗前的空位,另一方面有不想和邻居有正面的冲突,于是选择每天在自己窗前空位来回扫地的行为。老人希望通过她的这种行为让中国邻居自己能够意识到他占了老人的空地使他不快。老人采取的是一种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并未正面通过言语

14、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三、结论: 非言语行为在人际沟通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

15、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孩子气的某种缺点或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与孩子一起观看,并与孩子沟通观后感受等。2、优势与劣势三个旅行者同时上路,一个带了一把伞,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则两手空空。晚上归来时,拿伞的人淋湿了衣服,拿拐杖的人跌得身上不少泥,而空手者却什么事都没有。空手者问拿伞的人,“你为什么淋湿而没有摔跤呢?”“下雨的时候,我撑开伞大胆地在雨中走,衣服还是湿了不少。泥泞难行的地方,因为没有拐杖,走起来小心翼翼,就没有摔跤。”再问拿拐杖者,他说:“下雨时,没有伞我就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或停下来休息。泥泞难行的地方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反而跌了跤。”空手的旅行者哈哈大笑,说:“下雨时我拣能躲雨的地方走,路不好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没有淋着也没有摔着。”分析如下:答:一、理论背景: 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优势效应”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寓言,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许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而忘乎所以,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却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因为优势,我们少了警醒和戒备,从而把优势变成了劣势。所以我们往往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了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