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1639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一、考点扫描:1、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异同;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原因;3、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市场、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上市公司的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企业的兼并、破产、联合;4、劳动者:关于就业的问题(就业的重要性、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解决就业的措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因、措施;5、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债券和保险(能就投资理财的流通性、收益性、风险性及分散性进行比较)。二、知识再现:知 识 点补 充发展

2、生产 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表现: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消费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内需的理论依据)社会再生产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桥梁、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是以市场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实依据: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3、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注意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的关系)意义(三个只有才能)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致性)。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地位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

4、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范围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意义: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集体经济作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实现形式多样化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行股份制的意义: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

5、的主体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部分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 促进生产力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出口)政策态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坚持 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鼓励、

6、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企业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地位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两类公司的异同点)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经营航标;(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3)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重要因素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

7、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如何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诚信经营,正当竞争。(其它因素有?)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原因价值规律作用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国家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意义、略)知 识 点补 充劳动者劳动的意义(光荣属于劳动者)(1)个人角度: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2)国家角度:劳动者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3)人类社会角度: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就业的意义(民生之本)(1)社会意义: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

8、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1)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 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等劳动者个人 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要树立自主择业观,要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就

9、业的适应性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1)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怎样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国家: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2)个人: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履行劳动义务享受权利的前提;签订劳动合同维权的重要依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投诉、协商、申请调节、申请仲裁、起诉等)投资理财存款储蓄(便捷的投资)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

10、社、邮政企业利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分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特点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性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发放贷款的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其他债劵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发行者-股份有限公司风险-大性质-股份凭证、入股凭证、所有权凭证收益:股息和红利;股价上升带来的差价(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作用:个人是投资理财方式;企业是筹集资金渠道;国家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利用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债券(稳健的投资)发行者(类型)-(国债)政府债券

11、、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风险-较小,收益-到期要还本付息,流通-较强(不同类型有差异)性质-债务凭证,作用-筹集资金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发行者-依法成立的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收益-具体分析,流通-弱性质:区别于社会保险作用-规避人身和财产风险(种类)类型-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测试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8题3分54分)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外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12个地区(城市)入围,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也正式开启大幕,进入

12、实质性推进阶段。目前,各地纷纷开始行动,推进试点工作。据此回答12题。1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后,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生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这说明 ( ) A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C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目的 D消费对生产起推动作用2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三网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将释放更多的宽带需求,促进光纤通信发展。这表明 ( )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B C D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4.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种做法 ( ) A能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的弱点 B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