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1618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8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类本科人才研究报告(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代码:1282B12131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研 究 报 告“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2003年11月“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课题组负责人:孙培廷 吕登有课题组成 员:王跃辉 赵友涛 丁 勇 白德富 谭万成 武元凯 王凤武 陈海泉 赵殿礼 林澄渊 汪 沛 张春来 石丽红 温 萍 江 欣 刘德新冯 惠目 录总论1第一子课题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8附件:航海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21第二子课题轮机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2、与实践23附件一: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教学计划专业课优化建议45附件二:优化教学计划,培养机电合一的轮机管理人才关于优化教学计划建议的说明48附件三: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毕业生应具有的电气知识和技能52附件四: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电气课程实验内容及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65附件五:“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8附件六:“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76附件七:“船舶电气设备管理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83附件八:船舶辅机电气控制系统教材大纲 90第三子课题“驾机合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94附件一:“驾机合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102附件二:

3、大连海事大学与丹麦马士基航运公司联合办学马士基班“双职证”教学计划 104第四子课题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115第五子课题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127附件一:大连海事大学思想道德修养测评参考标准135附件二:大连海事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手册137第六子课题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143附录一:大连海事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154附录二: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171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具有国际通用性的航海类专业而言,这种要求更为迫切。我国目前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我国经济

4、体制转型期间形成的,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但是对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强化培养我国航海类人才,使之适应全球航运经济和航运人才市场需求,没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去考虑。本研究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和国际航海教育与培训的大背景下,参照国际知名航海类院校的做法,以STCW78/95公约及国内有关船员教育与培训法规为指导,以适应国际航运业竞争为重点,进行航海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一、研究的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航运人力资源劳务输出在许多国家被誉为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对于经济的增长、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东

5、南亚许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航运人力资源劳务输出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我国作为一个航运人力资源的大国,能否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中占有应有的份额,取决于我国培养的航海类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进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研究的依据(1)航运人才市场“东移”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欧美发达国家航运人力资源一直呈减少趋势,这种趋势使得航运人才市场中心由传统的欧洲移向经济正在崛起的亚洲。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不仅在我国航运界和航海教育界引起广泛重视,整个亚太地区航运界和航海教育界也认识到这种形势,这

6、一地区的航运人力资源主要输出国也在积极利用这一机会。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发挥我国航海教育与培训的传统优势,改进不足,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运人才,使我国的航运人才队伍在世界航运人才市场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并为世界各国船东所接受,是摆在我国航海教育面前一项紧迫的工作。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无疑为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主观保障条件;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为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要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量,要取得应有

7、的航运人才市场份额,关键是航运人才的质量必须满足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2)我国加入WTO加入WTO后,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航运业与其它行业一样,与全球同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运业必将以国际化的标准对所接收的航运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以期改善目前的航运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我国航运业在全球航运业中的竞争能力。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在航运业中也是如此。我国航海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航海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提高我国航运人才国际竞争能力的潜在基础。2.指导思想在课题的研究中,遵

8、循的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汲取近年来航海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满足STCW78/95国际公约和国内海事机关的有关规定要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从适应国际航运人才市场要求出发,着重考虑航海教育的国际通用性和法律法规性,拓展理解岗位适任性,兼顾国防军事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海类人才。3.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与适度试点,提出一系列适应21世纪我国航运事业发展需要和国际竞争要求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9、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等,在航海教育改革、建设、发展的实践中,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好、熟悉国际航运业运作模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航海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我国的航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运人才,这些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航海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传统优势要发扬,同时在一些方面尚需加强,以达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我国21世纪航海教育将在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强化“一种

10、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一种精神”是指敬业精神。我国人事制度已由过去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聘用制,为各行各业人才流动提供了良好环境,使各行业之间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航海类人才的就业、流动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显得非常活跃,根据调查,1977年以后毕业的绝大部分航海类人才直接从事海上船舶运输工作的时间不超过10年,由此可见传统意义的“献身海洋”即从事航海运输业一辈子的观念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为航海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加强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无论将来是否终生从事海上船舶运输工作,只要没有结束合同期,都必须认真履行现岗位职责,不能敷衍了事

11、,得过且过。“四个意识”即经济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和服从意识。传统的航海教育中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但经济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强化的不够。经济意识要求航海类人才要懂得经营,如何营利;法律法规意识要求航海类人才不但要懂得国际国内各项专业法律法规,更要严格遵守各项专业法律法规;环境意识要求航海类人才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海洋环境。在我国的航海教育中,一直都在强调服从意识,但主要是基于我国国情,在国际航运业这个大环境中,服从意识的内涵还需拓展,要正确处理好被雇者和雇者之间的关系。“四项能力”即管理领导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我国航海教育多年来一直非常注重

12、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语运用能力的提高相对较慢,而该项能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航海类人才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中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科学有效的管理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在现代航海教育中,培养领导能力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高等航海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等航海教育也由传统的知识技术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全面素质教育,不但重视人才的技术素质培养,更重视人才的非技术素质的培养。“一种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的强化,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全面素质教育观。三、

1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类人才这一目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在研究教育问题时结合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国际形势对航海教育的影响,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继承和发扬我国航海教育几十年来积累的传统优势,弥补随着时代的发展航海教育中出现的不足,将课题研究细化为六个子课题:(1)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3)航海类专业驾机合一人才培养方案;(4)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5)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6)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1.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14、,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满足国际通用性和法律法规性要求,注意研究国内外海上交通运输及航海科技进步的需要,研究新世纪航海科技的发展方向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国际航运业的要求。同时,培养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因扩招而带来的专业培训规定人数与常规教学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了设备台套数与专业学生数之间的矛盾。在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为拓宽知识面,注重素质教育,培养方案调整了人文类课程比例,使其占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达50;强化英语教学,适应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需求,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专业特殊要求的多种形式的英语课程,增加比例为16.6;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复合性人才;全面履行STCW78/95公约,满足国家海事局对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法规的要求。2.轮机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STCW78/95公约的要求,从2002年2月1日开始,船舶岗位编制中将不再设置船舶电机员这一岗位,原来由电机员承担的工作将由轮机员来承担,要求轮机员应具备船舶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日常维护能力,并具有分析处理机电常规故障的能力。目前我国航海教育中轮机工程专业已开始实施机电合一方案,但总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