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08894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命题作文,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半命题作文,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给材料作文,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家。过了几天,蛹身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

2、,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于心不忍,便用尖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去。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话题作文,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半命

3、题作文的审题和补题,例:,_也美丽,哪些好?哪些不好?,地球 乡村 自然 挫折 失败 胖 我 老土 初三生活 妈妈的皱纹 夕阳 彩虹 花儿,审题方法,审题目 审题眼 审体裁 审人称 审提示语 审要求,“也”如何体现?,小草鲜花 溪流大海 平凡伟大 成功失败 白发青丝 要有参照物,审题结果,文章立意歌颂美丽 文章写法参照对比 写作重点美丽的原因 明确体裁记叙文、记论文,审题常见问题,宽范 随意 偏题 雷同,补题方法,具体人或物 特定情景 抽象事物 修辞方法 特殊符号,例:,爱是_,具体事物,妈妈 空气 一杯水 好处:具体化,以小见大,易展开记叙或描写 坏处:易偏题,特定情景,回家 妈妈的唠叨 好

4、处:事件明确集中,便于记叙、描写、抒情。,抽象事物,生活的需要 心与心的沟通 好处:提高作文内涵 坏处:不易把握,易空洞,修辞方法,生命的旋律 太阳的笑容 好处:题目生动具体,有文采,吸引读者 坏处:不易把握,特殊符号,X+Y=Z 00 好处:新颖独特 坏处:题目抽象难以把握,练习,生活因_更精彩,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例,就这样慢慢长大,中心词:慢慢长大 成长的过程,副词:就这样 怎样? 主旨,审题立意方法,一、探究寓意法 (化实为虚)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

5、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例:肩膀,“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

6、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要敢于承担”、“要勇于负重,重在适度、贵在恰当 强健体魄、增大内存,才能勇挑重担 借助巨人肩膀,自己才能高大 善于凭借提升自己 搞好协作容易成就事业 能为他人做依靠,体现人生更大价值 有远大理想,才能担负起伟大使命,突现更大人生价值 “要学会拍自己肩膀、自强自励”或“善于激励他人、鞭策他人” 歌颂“争挑重担”或批评“拈轻怕重” 继承文明传统,履行孝敬父母神圣职责 传承

7、精神文明”、“继承伟大事业”,二、增补信息法 (化大为小)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例:举手投足之间,“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

8、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例: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

9、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例:走出这个圈子,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

10、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例:意气,“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11、,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

12、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例:好奇心,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