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0602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21122页)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日本侵华1全民族的抗日战争23、4抗日战争的胜利56综合7一、 选择题1.20世纪的某一时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日本大量赶制这种国旗(在一条条长卷的白布上印上旭日徽,挂起晒干后即可裁成一幅幅小型的日本国旗),准备插遍中国各地;中国东北人口构成中,日本人比例突增,居于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已达170万。这些现象揭示了() A.日本蓄意侵略中国 B.日本援助中国开发C.中国政府积极对外开放 D.日本谋划甲午战争解析:A根据材料中“日本大量赶制这种国旗准备插遍中国各地;中国东北人口构成中,日本人比例突增”和九一八事

2、变日本侵华的时间、地点,可以判断此时日本积极准备侵略中国,故A项正确;援助中国开发,与材料中“日本大量赶制这种国旗准备插遍中国各地”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政府积极对外开放,但绝不会允许外国国旗插到中国大地上,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上与题干不符合,故D项错误。2.(2017山东莱芜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A.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B.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C.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D.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解析:C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

3、。A、B、D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3.(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解析:D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项正确。4.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

4、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C.日本计划被粉碎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解析:D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5.(2017四川德阳期末)下图是一组题为抗战之变化的漫画。在此,作者意在揭示()A.抗战路线的调整B.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际形势的好转D.中日矛盾的尖锐解析:B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漫画内容民众从逃避

5、战争到主动投入抗战相符,故B项正确。抗战时期一直存在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A项错误;国际形势好转不是民众参加抗战的原因,C项错误;从第一期已经得出中日矛盾尖锐,因此D项不能反映变化原因。6.(2017山东东营期末)读下图,图中漫画作者丰子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A.反对独裁,实现民主B.反抗压迫,寻求解放C.反对战争,祈求和平D.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解析:C材料“万世乐太平”,表达人民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与民主、压迫、专制无关。根据材料“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和“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可知丰子恺先生所指的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一事,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

6、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

7、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

8、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上、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等方面进行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从主要援助国、援助通道及援助内容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分

9、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第(3)问,材料一反映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国共合作抗日;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战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体现: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国共产党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国共产党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 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特点:民族性: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