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05039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上的斑点》最新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导入新课: 1941年,一位有着高贵典雅气质的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慢慢地沉入乌斯河的深处,沉入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源。她活着,为世人创作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她的一篇代表性作品墙上的斑点,去感受一下这篇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差异性,探究这篇小说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1、作者生平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父亲的熏陶直接影响着她进行文学创作。她从未上过学,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伍尔夫自幼身体虚

2、弱,并有精神病史。1905年后,她的精神病经常发作,并逐渐加重,但她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顽强创作。最后,由于病情恶化,反复发作,她不胜折磨,于1941年3月在住家不远处投河自尽。,二、相关介绍:,2、文学成就 伍尔芙的主要成就是小说,1919年至30年代初,是她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兴盛期,先后发表了墙上的斑点(1919年,是她的第一篇典型“意识流作品”)、雅各的房间(1922年)、达罗威夫人(1925年)、到灯塔去(1927年)、海浪(1931年)等意识流作品。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真实”(也称“主观真实”);她的作品虽也描写人的外部活动,但更加强调“意识流”,

3、认为许多自然主义的外部描绘是多余的、非本质的。这种创作风格是和她的文学观点密不可分的。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作品,还有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其中,伍尔芙、乔伊斯、福克纳,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杰”。,三、内容探究: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 问1:这篇小说好懂吗? 明确:不太好懂,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问2:跟一般的小说有何不同? 明确:一般小说往往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这篇小说是由各种猜测和联想构成。一个又一个的“意识片段”彼此串联,像河流一样不断向前流淌。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问3:哪些段落在写这些“猜测和联想”? 明确:第2-13

4、段。 问4:这些“猜测和联想”有没有一个共同的触发点? 明确:有,那就是“墙上的斑点”。实际上,“墙上的斑点”就是这篇小说的结构线索。,问5:文章的主体部分思绪纷繁却并不杂乱,思路都是由对斑点的“描写”“猜测”到“联想”。文中对斑点进行描写、猜测的脉络句有哪些呢? 明确:“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第2段)、“我又想,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它太大、太圆了”(第3段)、“它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比如说,一片夏天残留下的玫瑰花瓣造成的”(第5段)、“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第8段)、“假

5、如我在此时此刻站起身来,弄明白墙上的斑点果真是我们怎么说才好呢?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第9段)、“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板上的裂纹?”(第10段)。抓住了以上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小说主体部分的思想脉络。 【二】(第2-13段)“斑点”引发各种猜想。,花瓣式结构:,P2,P3,P5,P8,P9,P10,斑点,(学生齐读第1段) 问6: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小说的第一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通过回忆,交代了发现斑点的时间“大约是今年一月中旬”。为了确定发现斑点是在哪一天,作者讲叙了当时的情形黄色的炉火照着书页、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6、、自己喝完茶后在吸烟、脑际出现系列幻觉、幻觉被斑点打断。另外,作者还交代了斑点的形状“圆形的小迹记”、颜色“呈暗黑色”、位置“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尺”。 【一】(第1段)发现并介绍斑点(时、情、形、色、位)。,(学生齐读第2段) 问7:第一次“猜测”引发了哪些联想? 明确:钉子肖像画(贵妇人)房客(房客的装饰品味、房客谈主人搬迁的原因、房客谈艺术与思想)分手如火车里看景(铁路旁的郊外别墅)。 (学生齐读第3段) 问8:第二次“猜测”引发了哪些联想? 明确:神秘遗失的物件人被射到上帝脚下(生活速度飞快、不为人知的偶然性)无法说清的来世(关于人投生的“为什么”)许多说不清的生活问题(“什么是”“是

7、不是”“我也不知道”)。 问9:这些联想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扣关键议论句) 明确:“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碰巧”均为议论关键句。观点:生命神秘而不可知。,(学生默读5-7段) 问10:第三次“猜测”引发了哪些联想? 明确:玫瑰花瓣尘土特洛伊城(穿插“树枝敲打玻璃”的现实场景)莎士比亚我进屋谈植物自我崇拜与保护照镜子未来的小说家们概括社论、内阁大臣凡事都有规矩(伦敦的星期日、已经去世的人、桌布、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问11:第7段中 “假定镜子打碎了,那个人的外壳”的意思如何理解?后面提到的“照镜子”又该如何理解

8、? 明确:这里所讲的“镜子中的世界”浪漫的形象和绿色的森林,实际上指的就是“想象中的美好世界”,这几句话说的意思就是:战争下的现实生活令人觉得烦闷,人需要一些对想象中美好世界的憧憬。面对面地坐在公共汽车和地下铁道里时,人的双眼为什么会呆滞蒙眬?那是因为此时人们逃离了眼前的现实,进入了心灵中的想象世界。,问12:第7段中未来小说家的创作理论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未来的小说家会更加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描绘,排除对现实世界的描绘。 问13:对“凡事都有一定的规矩”,作者怎么看? 明确:作者希望抛弃人人都得遵守的正统、标准和规矩,追求非法的自由感(即打破正统和规范的心灵自由)。对尊卑序列表的否定,体

9、现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 (学生齐读第8段) 问14:第四次“猜想”中作者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古冢白骨古物收藏家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们的老伴上校宣读文章时中风箭镞收藏进当地博物馆。作者认为,他抛妻弃女研究出的成果不能证明任何东西(徒劳无益)。,(学生齐读第9段) 问15:第五次“猜想”中作者想到了些什么?作者表达出了怎样的思想认识呢? 明确:钉子的来历知识考古研究的学者安宁而广阔的世界。作者否定了考古学者的研究和现实中的规范,表达了对想象中安宁广阔世界的向往。 (学生齐读10-12段) 问16:第六次“猜想”中,作者认为观察“墙上的斑点”有哪些作用? 明确:作者认为,观察墙上的斑点能引发人的无限

10、猜想,这种想象能让人远离现实规范的束缚,打断不愉快的思想。,(学生齐读第13段) 问17:第七次“猜想”中,作者由“一块木板”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仔细看斑点时,作者想到自己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想到了树的生命延续。 (学生默读14-17段) 问18:最后三段在整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几段写他人的话让作者从想象回到现实,终于认清“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作用:回答了“墙上的斑点是什么”,与小说开头的“质疑”形成呼应,使小说显得结构严谨。 【三】(第14段到结尾)认清斑点是蜗牛。,四、总结全文: 整篇小说通过对“墙上的斑点”的观察、猜想和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人生、社会、历史、文学、宗教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一系列感悟 1、生命神秘而不可知; 2、否定历史和现实的真实,追求主观世界的真实; 3、渴望打破现实中的正统和规范,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 4、生命是永恒延续的。(所有这些感悟均由想象、思考得来) 墙上的斑点比较典型地采用了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两种技巧。整体上看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完全是人物的内心独白,而每一部分之中又是由自由联想展开的。“追求精神自由、嘲讽现实单调”是这篇小说的思想核心。同时,由于小说创作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对战争的反感和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