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污染的防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04089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M2.5污染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PM2.5污染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PM2.5污染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PM2.5污染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PM2.5污染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M2.5污染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M2.5污染的防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M2.5污染的防治策略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自2013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PM2.5的来源及特性,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及战略。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防治策略引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由于过去对环保认识不足, 大气污染近几年又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以臭氧和PM2.5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浓度水平快速上升,区域能见度持续下降,灰霾天气频繁出现,前不久,北京出现了多次雾霾红色预警信号。这些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12。严

2、峻的污染形势直接推动了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出台和各城市开展PM2.5污染监测的进程。本文着重对PM2.5的防治进行总结和分析。1 PM2.5的简介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不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空气污染物,而是由来自许多不同的人为或自然污染源的大量不同化学组分组成的一种复杂而可变的大气污染物。目前科学表明,PM2.5比PM10、TSP具有更大的危害3-4。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

3、一次可凝结粒子。(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总体上说,工业燃煤及工艺废气、建筑及道路扬尘、机动车排气、裸露的土地、城市郊区及农村的垃圾燃烧及季节性秸杆焚烧、餐饮油烟等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PM2.5粒径小,含毒害,持久性强且输送距离远。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国家已明确规定居民区PM2.5日均质量浓度不得高于75g/m3,环保部2012年3月2日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对PM2.5浓度限值监测指标,并于2016年1月日施行新的质量新国标5。2 PM2.5的危害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大气的能见度,灰霾天气频发,产生大气

4、光化学烟雾,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温室效应等6-7;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引发呼吸道疾病、携带细菌、病毒引起癌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内分泌系统;引发生殖系统疾病降等8。2013年年初,我国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持续雾霾,受影响面积约为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受影响的人口约为6亿人9。气象学中的雾霾天就是由于大量的细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2013年初,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公布全球疾病负担评估结果,对五大洲至少35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PM2.5在全球所有威胁健康的因素中排名第八,2010年全球33

5、2万居民的死亡与PM2.5颗粒物污染有不可割裂的联系10。流行病学对于PM2.5浓度升高与健康的慢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的大气污染物中,SO2、O3、NOX等都不存在长期慢性影响,只有颗粒物作用长期威胁人类健康,但如今对于颗粒物具体的病理作用细胞分子作用机理依然不甚明朗。目前科学界认为,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呼吸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心血管系统毒性和生殖系统毒性。3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开展灰霾污染的研究主要是气溶胶、气象因子的观测,对灰霾天气的污染特征、形成机理等方面也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结果有: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主要是散射和

6、吸收作用;与大气能见度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吸收效应主要与元素碳有关,以柴油车为主的流动源是元素碳的主要来源;气象条件中,灰霾的消光系数在高温和高相对湿度条件下较高;气象因素之外,灰霾粒子的粒径、成分是影响能见度重要因素;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与能见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粒径越小的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越明显11-12。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从源头产生到在大气中扩散,再进入到人体等诸多环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结论,为政府和公众了解大气细颗粒物的危害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了基础。美国1997年发布PM2.5浓度限值标准并出台实施细则,2006

7、年修订后的标准更加严格。按照美国目前的标准PM2.5日均浓度上限为35g/m3,年均浓度上限为15g/m3,欧盟的空气质量标准中也包含对PM2.5年均浓度的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等国也都先后颁布了PM2.5限值。印度也已开始监测PM2.5浓度,在2009年新修订的标准中取消了对总悬浮颗粒物的控制指标,增加了PM2.5限制指标,要求工业区、居住区、农村等地区的PM2.5年均和日均浓度均不得超过40g/m313。4 PM2.5的防治策略14-154.1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雾霾治理制度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将具体治理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因此要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8、。在修订中要注重构建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全面加强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制度,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与管理制度等规定,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建立鼓励地方实施更加严格的移动源排放标准的机制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更新的机制,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其次,建立工业绿色GDP 核算体系,在GDP 中考虑环境污染这样的“减法”项目,在工业 GDP中扣除资源损耗部分、环境污染成本,形成工业绿色GDP核算体系;第三,完善雾霾治理的财税金融制度。建立促进环保、促进雾霾治理的税收调节机制。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依法治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2对雾霾进行全方位治理治理雾霾需要双管齐下,一方

9、面加强人口管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收紧PM2.5的收口,严控PM2.5的总排放量。首先应加强监测,完善立体监测网络,完善大气污染普查数据库,综合考虑污染源的数量,量化污染源减排指标,运用监测数据对智力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有效调整治理方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重点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强制要求燃煤企业安装无害化排放设施和环保除尘设施,出台燃煤设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增设污染物排放指标,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三,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4.3区域联合行动,多方控制全球大气环境治理的一项基本政策就是政府间合作的跨区域联合控制,在

10、1979年,30多个欧美国家签订了长距离传输的跨国大气污染公约(LRTAP),并制定了远程大气污染输送监测和评估合作计划(EMEP)。多年来,这一组织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联防联控能力,区域内各行政辖区协同控制。可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等跨省区域建立区域内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实施区域污染源统一监管,同时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区域污染预警应急机制等。4.4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PM2.5的治理进程,水煤浆技术和喷雾除尘技术是

11、目前针对PM2.5治理的两种新型技术,其中水煤浆技术将传统的固态燃煤方式转变为液态的雾化燃烧方式,大大提高了煤炭的燃尽率,提高了热效率,水煤浆的发展降低了燃煤污染,将成为最基础,最经济的洁净能源,李显俊等对水煤浆的燃烧机理和战略优势做了深入的研究,为该技术在PM2.5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喷雾除尘技术向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喷射水雾,通过增加尘粒的质量,达到降尘的目的,在国内,喷雾技术主要运用于煤矿开采。4.5动员社会力量,人人参与治理PM2.5是全人类的义务,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企业和人民的参与。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到PM2.5的防治中去,采取广告投放,宣传片播放,

12、警示标示系统的建立,绿色环保网站的设立等多种方式,提高公众的认识,促使其从日常点滴做起,为防霾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支持和鼓励民众参与社会监督,在治理环境污染、制定法规政策、引进重大工程时要善于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定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和PM2.5的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最后,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及个人节能减排。参考文献1 吴忠标等城市大气环境概论D,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2 张庆阳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J,气象科技,2001,4:6- 103 邵龙义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0,1:24264 于建华,虞统北京地区PM2.

13、5和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45475李宁,潘庆超细微大气颗粒物PM2.5的检测与治理J山西科技, 2015, 30(3):62-646图梅 S大气气溶胶M王明星,王庚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articulate matter : PM2.5 Standards 2008-4-158王昆仑PM2.5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4):96-979王焕顺,矫学成环境空气中PM_(2.5)污染防治对策C/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410

14、Agency USEP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 EPA600/P- 99/002aF-bFWashington,DC,200411李丽珍,曹露,王磊,等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J 能源与节能,2013(4):77-7812王新,何茜雾霾天气引反思看国外如何治理J生态经济,2013(4):18-23.13李占五治理PM2.5污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J中外能源,2013(9):7-1314白韫雯,杨富强美国治理PM2.5污染的经验和教训J中国能源, 2013,35(4):15-1915王鸿春,张燕治理PM2.5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前线,2014(2):105-10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