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0301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4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1、23、4、5 俄国十月革命6、87、9、10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1、12、13、 15、19 16、17、1814、20 综合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近代欧洲,曾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 揭露;他们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理想;他们还曾尝试说服有钱人掏 钱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他们”中的一员是( ) A.圣西门 B.伏尔泰 C.黑格尔 D.马克思 解析:A 依据材料关键

2、信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 “尝试说服有钱人”,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可知“他们”属于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故 A 项正确。 2.“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 2030 年代,是指社会批评家 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 。他们的思想( ) A.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B.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C.来源于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 D.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途径 解析:A 傅立叶、欧文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的思想揭露和批判 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天才的设想,但从根本上 来看,他们的思想并没有看到工人阶级的历史

3、使命,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 的途径,因而具有空想性,答案为 A。B、C 两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D 项说 法错误。 3.俄国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 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 实现。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 ) A.生产力高度发展 B.武装暴动 C.无产阶级联合 D.欧洲一体化 解析:A 题目中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也就 意味着他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故 A 项正确。 4.亚当斯密在 1859 年发表的道德情操论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 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

4、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 而驰。 ”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尝试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解析:B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与材料中“1859 年”不相符,A 项错误;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B 项正确;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不属于“率先”,C 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颁布于 1949 年,与材料信息“1859 年”不相符,D 项错误。 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 性、偶然性。并

5、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这表明马克思 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 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 D.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解析: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诞生并不是因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外有普鲁士的侵略,内有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的屈膝投降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故 B 项正确。 6.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 “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 ”这主要是因为( )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

6、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国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国统治危机 解析:C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 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场革命不可避免。故 C 项正确。 7.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 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 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解析:D 据材料“成为共和国”,可判断此次变动指二月革命,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是历史的进步,因此,正确的答案为 D 项。二月革 命后政权落到了资产

7、阶级临时政府的手中,A 项不正确;B 项是十月革命的 意义;C 项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8.“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使他的党作好了 1917 年第二阶段革命的 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 ”体现“上述理论”的文献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A 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阶段是二月革命,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 二阶段主要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提出了“不给临时政 府以任何支持”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故正确选项 为 A。 9.以下是一组反映 20 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 的历史事件( ) A.都推翻了专制

8、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解析:D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在武昌起义影响下, 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之攻打 冬宫,十月革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故 D 项正确。A 项仅符合第一幅图片,俄国推翻专制王朝的是二月革 命,辛亥革命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故 A、B、C 三项错误。 1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 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 下来后,他只简洁

9、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 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 ”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解析:D 材料描述的情景是人们在欢呼胜利,关键信息是“我们现在将开 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这表明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与这一场景相关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 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起点” 。这次会议(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

10、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解析:B 五四运动后中国才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二大时不可能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 A 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近代以 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 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 B 项正确;井冈山的斗 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 C 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 D 项错误。 12.1926 年 2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 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

11、是发动和组织农民 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使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A 1926 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确定发动和组织 农民运动的方针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A 项正确;土地革命、工作重心转 移、苏维埃政权是 1927 年之后的事情,B、C、D 三项错误。 13.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国共产党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 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 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 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指示( ) A.提

12、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 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C.影响到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解析:C 根据材料“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 而是国民党”可以看出苏联的指令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 的领导权,故 C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从短时间看苏 联的指示确实有利于团结,但是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妥协并没有挽救国共 两党的分裂,故 D 项错误。 14.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 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

13、军来夺取城市, 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 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解析:C 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D 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关于中国 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反映出党内对 于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不同意见。故选 C。 15.1935 年 10 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 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 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

14、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解析:A 抓住材料“1935 年 10 月” “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 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这次会议是指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事实上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 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 A 项正确;遵义会议时红军还没有粉碎国民党 的“围剿”,故 B 项错误;遵义会议撤换“左”倾领导人,事实上确立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不能

15、说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 核心,故 C 项错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才意味着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 略转移,故 D 项错误。 16.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 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 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 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C 材料反映出该文发表时中国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抗日战争爆发,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C 项正确。

16、17.1937 年 9 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 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 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材料说明( )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主张,不能体现出各党派 政治主张趋于一致,故 A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希望和其 他党派联合,一致抗日,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民党放弃党派差异,主 张各党派一致抗战,体现的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导致国内 各党派暂时消除了阶级差异和分歧,故 D 项 正确。 18.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 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