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0238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06+188.55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06+188.55分离式立体交叉桥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一、工程概况本桥位于湖南省双峰县蛇形山镇,是潭邵高速公路第十一合同段上的一座分离式立体交叉桥。桥长52.44m,宽26m。全桥砼2886.7m3,钢筋196.1T,钢铰线27.1T。该桥设计为316m预应力砼空心板桥,基础桩径为1.5、1.0的桩基础和扩大基础,由左右两幅桥构成。二、钻孔桩施工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机械设备的配制,测量放样,施工场地平整,临时简易平台的搭设以及护筒的埋设等。A、该工程桩基础施工所配备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冲孔钻机2台,砼运输车2台,砼搅拌站1座。B、该工程桥位轴线及桩位,先由测量工程师进行放样定

2、位,然后,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确认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再进行下一工序的工作埋设钢护筒。C、埋设钢护筒本工程钻孔桩施工一律采用钢护筒,1.0桩护筒内径为1.2,1.5桩护筒内径1.7。为保证精确度,落护筒前先要放好桩位十字线,然后用挖埋方法落钢护筒,并随时检查护筒的垂直度及偏位值,以防止护筒倾斜及偏位。钢护筒埋设的深度应根据各墩位处的地质情况确定。待护筒埋置好后,复测其位置,确认无误后再安装钻机就位。护筒顶面应高出地面30cm。2、钻机就位冲孔钻机钻架应稳固,基础应调平,钻锤中心与桩位十字线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其偏差不大于2cm。3、钻孔过程A、冲孔桩开孔时,可先在孔内灌注泥浆,也可在孔内注水,再直

3、接投入粘土用冲锤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B、开孔及整个钻孔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52.0m。为使钻渣挤入孔壁,可待冲入45m后再清孔,正常冲孔时,每个台班至少清孔一次,清孔后应及时补浆。泥 浆沉淀池桩 孔泥浆泵C、优质泥浆配制:利用工地附近的粘土配合桩机钻头自然造浆。优质泥浆的性能一般指标按下列数据控制:比重1.81.1g/cm3,粘度1822秒,静切力06毫克/m2,含砂率2%,酸碱度(PH)=810,胶体率98%,失水率1420ml/3分,泥皮厚2mm,稳定性0.03。钻孔过程中,随时注意砼护筒口泥浆标高,浆面渐低时,应及时补浆填充。D、钻孔过程中必须及时填写钻孔施工记

4、录,要求每间隔1小时记录一次钻孔土层地质情况,对于正常情况下相邻2小时之间进尺相差较大或孔深进入岩层时,应进行捞渣取样,并逐层保留岩样,登记取样深度。4、清孔A、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应由施工人员通知质检员,汇同驻地监理工程师验孔,做好终孔记录。B、验孔合格后,应马上进行清渣工作,不要停歇过久,以免泥浆、钻渣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的困难甚至塌孔。清孔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灌注砼。C、本工程用摩擦桩换浆法清孔,以中速压入比重1.121.15的较纯泥浆,把钻孔内悬浮渣较多的泥浆换出;根据钻孔直径和深度,换浆时间约为48小时。D、本工程柱桩采用抽浆法清孔,用一台3寸(流量45m3/h)和一台2寸潜水泵补清水,

5、用250mm导管作吸泥管,桩位附近10m有一条水沟,水质及流量能满足用水要求。压风设备为一台6m3/min电动空压机。E、为了减少灌注前的清孔工作,要求在吊放钢筋笼之前将钻渣、沉淀物彻底清除。其清孔标准按设计图要求执行,即灌注砼前,支承桩孔底沉淀物厚度不大于5cm。5、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A、在钻孔过程中,即安排人员制作钢筋笼,到终孔时钢筋笼应制作就绪,并从钢筋加工场院运至桩孔处,准备吊放。钢筋笼应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的有关要求制作。B、钻碴清除后,应及时吊放钢筋笼,以防止泥浆中的悬浮钻碴沉淀过多,增加砼灌注前的清孔工作量。C、钢筋笼按节吊放,每节长约79m,为防止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变形过大,在制作

6、钢筋笼时,在加劲箍内加设足够的内支撑,内支撑在吊放过程中逐层割去。D、钢筋笼采用桩机吊放就位。在吊放过程中,应严防钢筋笼变形过大,拟用两点吊,第一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之一点之间。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点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止起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的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然后解开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垂直,如有弯曲应整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并徐徐下降,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劲箍接近孔口时,可用型钢或木棍穿过加劲箍的下方将骨架临时到承于孔口,将吊点移至骨架上端并将钢

7、筋笼微微吊起,取出临时支承,继续下降到最后一个加劲箍处,再按上述方法暂时支承。继续吊来第二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进行焊接。焊接接头应错开,不能位于同一平面上。焊接长度:单面焊为10d,双面焊为5d。相邻钢筋间的接头错开长度为30d。当全部钢筋笼吊放完毕后,应测量骨架的高程与设计标高是否相符,偏差不得大于5cm。E、钢筋笼对接要顺直,为保证质量,要求钢筋笼备料时,同一节中各种型号的竖向钢筋应等长,制作时按接头要求错开后将两端做成齐口。对焊前,先在对焊钢筋焊长相等的地方画好线,焊接时要保证焊长相等。F、钢筋笼的安放要求居中,以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6、灌注水下砼A、灌注前的准备工作:

8、灌注水下砼前应检查导管及连接螺栓,并对导管作严格的水压度试验;导管试接后,按顺序依次编号。灌注水下砼前应制作砼球栓,球的直径应比导管内径大22.5cm,球面制作应光滑,采用拨球法。B、在灌注水下砼前,在钢筋笼安放结束后,需再次检测孔深及孔底沉淀物厚度,当沉淀厚度超过规范要求时,应再清孔直到满足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砼。C、各节导管之间的联结必须紧固、牢靠、顺直,导管的定位必须居中,以防止灌注中导管挂擦钢筋笼。D、砼开始灌注时,导管口离孔底应保持4050厘米的间隙,以利拨球后砼顺利下落。E、首批砼灌注的数量,应在考虑导管部间隙后满足导管第一次埋置深度(11.5米)的需要,且首批砼数量应不小于3.4m

9、3。F、在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一般控制在46米范围内。当卷扬机起吊能力足够时,埋管深度可适当增大。G、为缩短灌注时间,要求参加砼灌注工作的工人操作熟练,每次拆管时间争取在1020分钟之内。在用饭时间,应准备两班工人。7、水下砼的配制A、水下砼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其塌落度控制在1622cm之间。B、砼的配制应先考虑初凝时间的控制,在砼配合比设计中,宜适当加入缓凝剂。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外掺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千分之五。水泥可采用火山灰或矿碴425#水泥。三、扩大基础(承台、系梁)施工:扩大基础(承台、系梁)均采用放坡开挖施工,放坡坡

10、度视土质而定,必要时使用草袋围堰进行围护。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的方法进行,并在四周设排水沟和汇水井以便及时排除积水。对于1#3#墩(台)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清除多余的桩头砼,用水冲洗干净,清除钢筋上的残碴,并按设计要求绑扎好桩头钢筋(1#、2#墩系梁高度范围的一段桩随系梁一起浇注),然后铺设垫层材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加工和绑扎,在进行扩大基础(承台、系梁)施工时,应准确预埋立柱(台身)预埋钢筋,并采用可靠的定位措施,以防浇注砼过程中预埋钢筋变位。扩大基础(承台、系梁)模板倒用空心板底板所用钢模板,仅专门配置少量角模(包括桩头圆模)。扩大基础(承台、系梁)砼使用750型全自动搅拌站拌

11、合,机动(或手动)翻斗车(手推车)运至浇注地点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砼浇注完毕收浆后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砼的洒水时间为7天,洒水时间间隔以能保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四、质量保证措施: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所有进入工地施工的人员,首先:由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学习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做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要懂得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2、对所有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都要进行试验,凡进入工地原材料必须先通过质检工程师自检合格后,然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检查合格后,方准进入。3、优选施工配合比,各种砼、砂浆的配合比一定要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在

1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配合比的重量进行材料的配合。4、建立完善质量自我保证体系,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现场组织施工及质检,明确各人的职责,做到每道工序必须通过自检和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其质量检查程序附后。5、若此桥能评为样板工程,项目经理将给予该桥施工队叁万元奖励及现场施工人员伍仟元奖金。五、工期保证措施:1、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证材料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确保工程能正常施工。2、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消灭质量事故的隐患,不出现质量事故。3、施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工期。4、坚决控制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不因材料问题影响施工。六、安全保证措施:1、对现场所有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的觉悟性。2、现场配备安全检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