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0142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读懂诗歌,2,诗歌鉴赏能力要求 E、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 鉴赏评价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4,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读诗思路:,重要词语!,特点: (写诗),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崔护题都城南庄,

2、?,6,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7,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谢冕,含义韵味,读诗任务,8,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古诗词内容鉴赏技巧“六看” 1

3、.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10,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唐人(所有诗人)作诗,最重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贾岛:寻隐者不遇,12,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2),贾岛题李凝幽居 (1998年全国卷)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2005年广东卷) 周密夜归 (2006年四川卷),(一)读标题,练中悟1 试读下

4、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答案 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 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 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一)读标题,(2)鹊桥仙七夕 答案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 答案 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答案 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 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暗示了诗

5、的类别(贬谪诗),(6)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事情是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6、。(点题)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颈联是“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诗的开头一 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 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的,从而了解开头的内容。,22,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解】据宋人洪迈夷坚

7、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托物言志诗,诗歌注解,帮助理解。内容、主旨若隐若现。,23,诗歌注解,帮助理解。内容、主旨若隐若现。,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24,抓一抓 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 抓写景(人、事、物)特点的词语; 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反复读,色彩的暗示,时令的暗

8、示,温度、湿度的暗示,环境的暗示,情感暗示,动作、行为暗示,诗歌语言 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钱钟书,2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2009四川高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6,(明)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弄清了景和情,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情、景两端,27,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移家别湖上

9、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诗歌语言的暗示性,28,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诗歌语言的

10、暗示性,29,辨一辨 明关系: 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理关系 :托物言志 因事说理 借景抒情,1.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明确各联的关系 (1)结构思路:,有的诗讲究 起承转合,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

11、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 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 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 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练中悟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

12、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答案 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顺意(顺向) 逆意(逆向),37,顺向(顺意:景与情的和谐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金陵怀古 王珪

13、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景:事悠悠、满目秋,情:萧萧、惨惨、凄凉,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

14、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38,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39,看一看 找启示:题目、诗序、注释、作者 抓一抓 寻突破:抓词语的暗示 找出写景(人、事)的词语、 找出直接写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辨一辨 明关系: 明确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40,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题目 抓:景、情 明:关系,注解: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41,历史上曾有“南渡之后,堪与山阴放翁媲美者,唯霁山也”之说 。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