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59929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 学生情况: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了较深的认识,加上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也好挑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2、。三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探索掌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应用菱形的对称性,获得美的感受,初步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体验几何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严谨性。(二)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三) 教学难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菱形的面积计

3、算。四 教法和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1. 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4.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对得出的性质大胆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5.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单应用,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五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4、导入课题:本节课重在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索,因而一改以往的引入方式,老师先发给同学自制的菱形,要求同学先猜测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动手测量一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猜测,然后再要求学生测量图形中一组邻边的长度,看看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课题。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按成绩,能力分别搭配分好的,四个人一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各种方法进行大胆猜测。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启发引导,并通过相互讨论,完善,并要求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加以描叙。如果得到不恰当的叙述,一定要肯定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二)想一想,感受课题:1、由菱形的定义类比分析菱形的

5、一般性质。(放幻灯片)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菱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且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放幻灯片)3、学生思考: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1)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折纸,观察比较,感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2)学生大胆猜测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3)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明晰菱形对角线的性质。(放幻灯片)4、菱形的面积求法:引导学生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考虑,先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乘以4,得出菱形的另一面积计算公式:菱形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放幻灯片)(三)范例分析,巩固课题:例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 的运用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一个目标,因而

6、我设计的例题需要应用这些性质来求解,再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达到知识的巩固,提高应用能力。(四)练习:练习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所以练习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规范书写。(五)小结: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所得,所以我设计小结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让学生叙说这节课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共同分享收获,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放幻灯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

7、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六)作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8、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