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59814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制T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摘要 确保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是T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就预应力张拉工艺控制进行解析关键词 钢绞线 波纹管 锚具 张拉 压浆1、 预应力施工2.1 预应力筋及制作2.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绞线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的规定和要求。2.1.2 预应力筋进场时分批验收,验收时,除核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规格和逐盘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外,同时委托了有相应资质的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检验。1 钢绞线1)钢绞线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见下表2-1。表2-

2、1 钢绞线检验项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取样数量抽验项目频次质量要求1.外观3根1.1m/每批每批60t同厂家、同规格、同品种、同批号钢绞线符合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2.外形尺寸3.抗拉强度4.最大力总伸长率5.规定非比例延伸力6.弹性模量7.松弛性能1根1.5m/每合同批注:1.合同批为一个订货合同的总量; 2.样品应分别从3盘上截取;如每批少于3盘,则逐盘取样进行上述检验。2)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做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2.1.3 预应力筋的实际强度不

3、低于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预应力筋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2.1.4 预应力筋的制作1 预应力筋下料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满足预应力筋设计尺寸及张拉需要;2)预应力筋的切断,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3)下料过程中预应力筋严禁在地面上拖拉,避免预应力筋磨损。2 预应力筋编束预应力筋由多根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编束完成后严禁将预应力筋在地面上拖拉。2.2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2.2.1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0)。2

4、.2.2 预应力筋锚具应按设计要求使用。用于张拉的锚具或其附件上应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2.2.3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需敲击才能松开的夹具,必须保证其对预应力筋的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不造成危险。2.2.4 用于张拉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2.2.5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委托了长沙理工大学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进行检验。1 锚具、夹具、连接器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见下表2-3。表2-3 锚具、夹具、连接器检验项

5、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取样数量检验频次质量要求1.外观10%,不少于10套/每批每批1000套,同类产品、同类原料、同种工艺一次投料生产的数量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GB/T14370-2000)2.硬度5%,不少于5套/每批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6套/每批4.二次张拉锚具、锚杯、支承连接强度3套/每批螺纹连接破坏强度1.5倍工作荷载2 检验结果判定外观:表面无裂纹,影响锚固性能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判为合格;如此尺寸有一项超过允许偏差,则应取双倍数量重做检验;如仍有一套不合格,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硬度: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

6、合格,则应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抽取6套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二次张拉锚具、锚杯、支承连接强度试验:抽取3套锚具、锚杯、支承连接组成3个组装件进行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2.3 预应力管道2.3.1 预应力管道的一般要求1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管道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塑料波纹管施工。2 浇

7、筑混凝土时,在混凝土中的管道不得有漏浆现象。管道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使其在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形状,且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应力。2.3.2 预应力管道材料塑料波纹管管道的制作材料(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和管道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G/T 529-2004)的要求。塑料波纹管的壁厚()应为:内径75mm,2.5mm ;内径90mm,3.0mm 。管道应有一定的强度,塑料波纹管的环向刚度应不小于6 ,以使其在搬运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完好。2.3.3 塑料波纹管的检验1 塑料波纹管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规格、数量和逐根进行外观

8、质量检查外,还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按表2-5进行检验。表2-5 塑料波纹管检验项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取样数量检验频次质量要求1. 外观5根1m/每批每批10000m,同厂家、同配方、同工艺、同设备连续产生的塑料波纹管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G/T 529-2004)2. 尺寸3. 环刚度4. 抗冲击性5. 柔韧性6. 局部横向荷载2 检验结果有不合格项目时,应以双倍数量的试件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2.4 管道和锚圈口摩阻测试2.4.1 预制梁生产前和生产期间,每500片梁板应进行一次管道和锚圈口摩阻测试且每个梁

9、场的管道和锚圈口摩阻测试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5孔。2.4.2 扁锚的锚圈口摩阻测试应根据扁锚的类型和孔位的布置对每个孔位的锚圈口摩阻均应进行测试。2.4.3预应力管道和锚圈口摩阻的测试方法参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G-9。2.4.4 管道摩阻测试得的到局部偏差影响系数和管道摩擦系数应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应由设计方根据测试反馈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3、管道安装与锚垫板预埋3.1 管道安装3.1.1 管道安装要点1 波纹管安装前,应准确确定波纹管(或定位钢筋)的位置,尤其是曲线段。可先按设计图纸中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以梁底模板为基准,直接量出相应点的高度,标

10、在箍筋上,定出波纹管曲线位置。定位筋间距要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波纹管管道不宜大于1.0m,曲线管道与扁平波纹管道应适当加密。管道纵、横坐标定位宜采用12钢筋焊接成“井”字型定位架,并按标定位置点焊在箍筋上,箍筋下面用垫块垫实。2 波纹管安装时,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波纹管的接长可采用大一号的同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度:管径为4065时不小于200mm;7085时不小于250mm;90100时不小于300mm,被接管旋进管内的长度不得少于100mm。接头管两端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渗入管内造成管道堵塞。3.1.2 波纹管

11、安装后,应检查波纹管的位置、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见表3-1),保证管道直线段平顺、曲线段圆滑。检查波纹管的固定是否牢靠,接头是否完好,管壁有无破损等,如有破损,应及时用胶粘带修补。表3-1 管道安装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频率管 道 坐 标梁长方向30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梁高方向10管 道 间 距同 排10抽查30%,每根查5个点上下层103.1.3 波纹管安装时应考虑张拉后反拱度的影响,各控制点高程均应扣除相应位置的反拱度值,做到精确定位。3.1.4 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波纹管漏浆堵塞和变形,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波纹管内预穿硬塑料管,待混凝土浇筑完成4小时后方可拔出。3

12、.2 锚垫板预埋3.2.1设置端部钢筋网和预埋锚垫板位置要准确,应与端模板紧密结合,不得平移或转动,保证锚固面与钢束垂直。3.2.2墩顶负弯矩预应力扁锚锚垫板和扁形波纹管预埋位置必须要准确,扁形波纹管可放大一级,便于穿钢绞线。3.2.3 锚下螺旋钢筋宜采用直径不应小于12mm的HPB钢筋,圈数不应少于6圈。4 张拉设备质量控制4.0.1 预应力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压力表精度1.5级)必须有合格证书及相应铭牌。4.0.2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标定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使用时一致。4.0.3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应结合施工现场整体静态标定,同时应尽量满量程标定(至少80%以上)以降低摩阻

13、影响。4.0.4为保证静态标定和张拉时能持荷保压,千斤顶不得有明显内泄漏现象,即加压时进油表显示压力读数,回油表读数接近为零。4.0.5 长期不使用、标定时间超过6个月、6个月内正常使用超过两百次、使用中预应力机具设备或仪表出现反常现象、千斤顶检修后均应重新标定。4.0.6 当采用测力传感器计量张拉力时,测力传感器应按国家相关规定的检验周期检定,千斤顶和压力表可不做标定。4.0.7 两端张拉时理论伸长量在300mm以内宜选用行程200mm的千斤顶,理论伸长值大于300mm时应选用行程250mm的千斤顶。4.0.8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标定时,施工

14、方负责张拉的专人应参与标定读数。4.0.9 预应力张拉宜采用智能控制设备进行,所采用的智能控制设备应能控制有效预应力大小和同断面不均匀度满足设计要求,实现张拉智能控制,不受人为、环境因素影响:如同步性、停顿时间、加载速率等。5 梳编穿束5.1 短束梳编穿束5.1.1 短束梳编穿束工艺步骤(以一束9根的钢束为例):1 机具准备:扎钩、扎丝、梳束板(可用锚具代替)、透明胶带、刀片、油性笔、号码纸、卷扬机、钢丝绳(宜为8mm)等。2 下料:每束钢绞线下料时应有一根钢绞线长出1020cm做为中间钢绞线,其余各根钢绞线下料长度应基本一致。3 编号:每根钢绞线的两端应编上同样的号码,以透明胶带将写好的号码

15、绑在钢绞线的两端,同时对锚具进行编号,两端的锚具应同时编号,一块锚具顺时针编号,另一块锚具逆时针编号。编号应写在锚具的外露面(上夹片的一面)。如下图5-1所示。4 端头绑扎:端头绑扎宜分层进行。如图5-2所示1、2、8号钢绞线作为一层,7、9、3号钢绞线作为一层,4、5、6号钢绞线作为一层,先逐层绑扎再整体绑扎。绑扎好后的钢绞线根据每束钢绞线根数的不同呈正方形、矩形、梯形等形状。图5-1(a)锚具1 图5-1(b)锚具2 5 梳束:利用梳束板或锚具对钢绞线进行梳理,每梳理钢绞线长度约1m时,用扎丝将钢绞线扎紧,绑扎时扎丝端头朝上。逐段绑扎直至将钢绞线梳理完毕。6 穿束:钢丝绳一端连接卷扬机,另外一端做成绳套与钢绞线穿入端绑牢,穿入端端头可用塑料瓶套住并用胶带缠紧。启动卷扬机缓慢匀速拉动钢绞线。7 对中调整:穿束完毕后,将穿入端钢丝绳、塑料瓶和胶带等去除,使钢绞线编号外露,先将中间钢绞线套入锚具孔内中间位置,上夹片,稍微顶紧,再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