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9738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摘 要:学生的获知过程也是思维的形成过程。本文探讨了在课堂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开拓学生思维的几点体会,通过思维的引导,激励学生学习知识。 关键字:小学教学 学生 思维探究 1 前言 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用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体现。思维应该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思维发展的活动是缺少意义的。同样,没有展开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探究过程同样是苍白无力的。下面谈谈在课堂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几点认识。 2 思维探究 2.1 创设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思维 学习探究的过程是

2、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均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精炼核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在引领探究活动中有多少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就会引起学生多少有效的思考。我认为,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实物、录像、操作、游戏、描述等方式,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等等。但问题情境的指向应该引导学生探究和挖掘思维过程中所得到的那些可以继续拓展的思维结果,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 2.2 引导猜想假设中挖掘学生思维潜能 猜想和假设是学习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探究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猜想是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操作、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条件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的猜想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开展猜想活动时,不仅要求学生“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想”,“想”这样猜的根据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想活动,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猜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概括,从而得到他们认为比较合理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猜想结果。出现不同的想法,思维就有所冲突,而这种思维冲突就是学生向前发展的内驱

4、力。教师除了让学生猜测哪种方法可行外,还要求学生要说出理由,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并且有利于教师洞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易抓住矛盾点展开教学。如教学中我让学生学着给本单元测试猜题,期末时看着课本目录猜题等,包括题型及各种叙述方式,学生从中学到的是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整合的方法,开发了思维的潜能。 2.3 组织交流讨论中提升学生思维 交流和讨论是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形成学习解释的主要过程,学生思维的活动往往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最为激烈。交流中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肯定,会令人欣喜;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同,会使人对整个过程作出反思:是哪里出错了

5、?在这样的环节里,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并帮助有关学生找出原因。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并不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学生的想法、理解依据是有限的,教师应提出进一步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再挖掘、提升,学生的思维才能更严密有序。 2.4 形成概括总结中强化学生思维 由具体形象的事实发展到抽象概括水平需要思维的努力,需要“桥梁”。而知识探究过程的整理归纳就充当了这座桥梁。课堂总结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也可以通过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来总结。总结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整节课的思路,强化学生的探究思维。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总结让学生系统地整理思考问题的过程,帮助他们形

6、成一定的分析思路,使他们的分析思路更清晰化。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新问题延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思路或方法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 3 结语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引领的最终目标是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研究学生是我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起点。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已成为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教师要依据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课内外结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可根据具体时间、地点、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学校的教学环境,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发展思维的空间,延伸思维的宽度,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简介: 朱文勤,女,1971年生,大学本科,90年起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至今,区骨干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