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59121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材(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破译沟通的密码交往策略与训练教学总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秘诀,能有效地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形象;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人格状态,能与周围人进行和睦地、无拘束地、自由地交往;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顺利地迈好青春第一步。帮助学生如何在交往中找到共同点、折衷点,进行心灵的沟通,真正做到“双赢”的沟通;使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理论背景:1.社会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是指对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它对人们后来形成的总印象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和影响力,即先入为

2、主。有关研究表明,当人们根据一系列信息去认识某一知觉对象时,最初得到的信息比后来得到的信息占有压倒的优势,人们对开始接受的信息较重视,并经此为依据,对社会知觉对象进行评价,以致疏忽了后来得到和与最初不大协调的表理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这种第一印象的先入为主的作用来决定第二次、以至以后的交往行为。2.“双赢”的沟通 理解是沟通的基础,表达是沟通的纽带,在日常生活中与周围人交往难免会产生磨擦、冲突,结果却是两败俱伤,一方严重受挫,另一方看似占了上风,却也筋疲力尽,我们能否用一种双赢的沟通方法,来进行我们的人际交往。美籍华人刘墉、刘轩合著“创造双赢的沟通”一书中提出,在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是

3、找到共同点,折衷点,使敌人成为朋友,对手成为伙伴,真正达到没有输家的双赢的沟通。然而要创造双赢的沟通,他们提出了可尊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1)认清目标与底线;许多人沟通都犯才沟通,就忘了沟通的目标的毛病。如同我们常吵完架,却忘了当初为何而吵。因此在沟通时了解、认清自己的目标和对方的目标以及各自的底线有助于创造双赢。(2)帮对方脱下铠甲;有一次,林肯跟朋友聊天,林肯的老婆突然怒气冲冲地进来,当着朋友的面,把林肯臭骂一顿,而林肯居然任她骂,没回一句嘴。然而,当老婆骂够了,走开之后,林肯对朋友笑笑,说:“如果你知道我这样任她骂,对她有多大纾解的效果,你就会肯定我给她这个机会。”以上例子初看总觉得林肯

4、很丢面子,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会觉得林肯具有大将风度,他不仅给足了老婆的面子,同时又让她有一个很好的宣泄。(3)请坐上座,请喝好茶;人都要面子,也都要情,若你先把对方的面子做足了,再狠的人,也会为你留点面子。(4)面子给你,里子给我;无论多么不讲理的人,总有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你愈肯定他,他愈觉得你是一个可结交的人,他也愈对你有好感。(5)控,你决定;由你操控,由对方决定,使每个原来被沟通的人,变成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决定者。(6)用身体说出真心话;身体语言,没有声音,却能引起另一种共鸣,产生另一种触动。(7)先退一步,再往前跳;两边争吵,只要有一边知道先让步,无论让的是真是假,事情就会变

5、得顺利许多。(8)原来都是一家人;沟通最好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交集,找到共同兴趣,共同利益的所在。 3.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青年心理学,专门研究人的青年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及如何促进青年学生进一步发展,其中青年初期,即青春期是由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4.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非常愿意结交新朋友,然而他们的交往常以个人感情为基础,形成几个人组成的小群体,小群体成员间无话不说,倾心相待,对伙伴的过失,往往采取宽容态度,为伙伴护短是这种同龄人交往的一大特征。在择友的标准上受感情与实惠影响较大,从自己获得利益考虑多,在态度上彼此尊

6、重、互相信任不够。同学间有互相猜疑、闹意气、不断改变交往圈的现象。因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交往中我们要告诉学生必须遵守真诚的原则、互助的原则、信任的原则、理解的原则、谦和的原则。英国的哲学家培根说:“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以外,没有一样药崐剂是可以通心的。”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必须知心、通心、推心置腹、心心相印,否则就谈不上朋友,与朋友相处,必须报以真诚,诚实,这才是受欢迎有人;虚伪、世故的人为人讨厌,难结良友。在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是非标准,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所谓帮朋友,就是要真正为好朋友成长负责,真正做到相互帮助。“人无信,不可交。”不讲信用的人,不值得信任

7、,不值得与之交往。信任是友谊的桥梁,忠诚是友谊的核心。对于朋友的信任,我们万万不可辜负。不然的话,你不仅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还失去友谊。因为,没有信任的友谊是无法存在。尽管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但是在我们的传统价值中,谦和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如果一个人既有才干又谦虚宽容,他一定会大受欢迎,所谓“得理让人”,这的确是人际交往之道。5.人格结构的PAC理论人格结构的PAC理论又名为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创始人艾里克柏恩(Eric Berne)把个体人格结构分为三种自我状态(Ego states),分别是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父母”(P)自我状态包括从父母或父母形象方面所吸收与

8、内化的态度、思想与感情。“成人“(A)自我状态是一个信息加工器,象计算机似的进行综合信息、估计各种可能性、并作出逻辑性推理。“儿童”(C)自我状态包括儿童中典型的以及在成人中偶尔自发的幼稚而缺乏理性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柏恩认为每一个自我状态,都具有独特的形态、风格、和不同的语调形式。“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人的,训斥人的,以及其他权威式的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音容语调上,吞吐较快,语气较严峻,且具有命令的口吻。这种人语言表达的典型字眼包括“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绝对不可以”、“

9、一定不准”、“你不能”、“你必须”,凌视的眼神、叉腰伸指头,或是轻抚头顶、叮嘱备至的行动等是父母式自我的行为举止。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抚养性的父母(NP)和批评或控制性的父母(CP)(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王登峰、谢东)。抚养性父母状态:表现关心、帮助和保护性行为,有时也会出现过分的保护。批评性父母状态:表现为压制、歧视、权威欲及控制其他人,并要求对方作出“是”与“否”的答复。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和理智。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较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音容音调上,不急不徐,相当适当与温和。集中注意、坚闭嘴唇强忍痛苦是

10、成人式自我的行为举止。成人自我状态是对父母状态中的要求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需要进行调和的角色。成人自我状态为父母自我状态中的说教概念增加了思维的成分,又为儿童自我状态增加了感知的概念。“儿童”状态象婴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发脾气,使人讨厌,这种状态出自个人一时的感情冲动。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激动愤怒。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语调比较急促、语气冲动,时或装腔撒娇,或者是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雀跃欢呼高叫,拍掌叫好或逃避困难是儿童式自我的行为。儿童自我状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状态,即自然儿童(

11、NC)和适应儿童(AC)(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王登峰、谢东)。自然儿童:自发的,娱乐的,易接近的和快乐的、好奇的;失去控制的,不负责任的。语言上会使用有趣、要、不要等词;声音是自由的、大声的、充满力量的;行为上表现为不受拘束、放松和自发的。适应儿童:顺从的,勤勉的,妥协的,敬业的,其行为好象有父母在场观察一样。常常用不能、试试、希望、请、谢谢等词;声音可能象发牢骚、挑衅或要求;行为表现伤感、容易生气和无所谓;并表现出一种顺从、羞愧或苛求的态度。自由儿童与适应儿童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适应儿童是一种对其他人的适应,而自由儿童则是对情感和行为的自由表达,而不管别人会对此做何反应。平行型交互作用(互补

12、型交互作用)是一种互应交流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人们所预期的反应。它可以发生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间,但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反应必须是来自刺激所指向的同样自我状态;2反应必须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Williams Brown,1979)当互补型交互作用的标准之一或二被违反时,就会发生交叉型交互作用。交叉的交往往往不能获得适当的反应,或预期的反应,这样,信息沟通就会中断。“交流的第二条原则是:不论交互作用在哪儿交叉,就会发生交流的破裂,随后便会出现某些不同的情况。”(Williams Brow

13、n,1979)第一课 绝好人缘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生活中很多错误的判断来自于我们被第一印象的迷惑,当我们搞清了其原由时,我们能避免错误的判断,同时还能运用“第一印象”来为我们自已服务。此外,本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训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沟通,掌握双赢技术,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快乐。建议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1事先录制电影或电视片段,初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剧情发展以后,人物的真实面目。2事先收集报上介绍先进人物的照片和通辑犯的照片。(1 、2 选其一)3写有“交往受阻、回应”的字样。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先出示两组照片给

14、学生看,期间不作任何评价。(或放一段录像,片中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请学生作出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作记录:年龄、个性特征、爱好特长、学习经历、社会地位、道德水准、家庭背景。 请学生交流对照片上人物的评价,老师介绍照片上人物的实际情况。请学生对比自己的观察与老师讲的实际情况有何不同。请学生谈感想,引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是“首因效应”。 二心心相约1.我的看法和他人的看法有哪些异同点。2.回忆并交流进入高一时,同学间第一次见面彼此留下的印象,然后这种印象经过多长时间才有了改变,比较当初和现在的不同评价。3.汇报交流:请学生着重谈如何运用第一印象的效应来为自已建立形象,应注意哪些因素,进行经验分享。

15、 三教师小结 A.A鲍达列夫等人实验结果表明,有50%的被试能凭第一印象正确估计人的基本职业种类,有78%被试能凭第一印象正确估计其与他人的关系,极少数的人能在第一次交往中了解对方的个性特点。同时他还询问了七十人(退休者、工人、大学生、中学生)其中九人指出,方下巴的人强壮有力,十七人认为,宽额头是智慧的象征,三人确认粗硬的头发说明性格倔强,十四人觉得丰满的人各善,五人证明说矮个子的人爱发号施令,精力旺盛。 第一印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它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主要是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判断,他会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因此我们在交往中应考虑这种第一印象的不可靠性,同时也正因为有了第一印象,可充分利用这

16、种心理效应为自己在交往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主题活动:“双赢”的沟通师:理解是沟通的基础,表达是沟通的纽带,在日常生活中与周围人交往难免会产生磨擦、冲突,结果却是两败俱伤,一方严重受挫,另一方看似占了上风,却也筋疲力尽,我们能否用一种双赢的沟通方法,来进行我们的人际交往。 举例分析: 有两个妻子都要过生日,她们都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是请吃饭。都希望得到一玫钻戒。可由于语言表示方式的不同,结果却迥然不同。请以下就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A太太:今年我过生日,你送我一玫钻戒好不好?花、香水、巧克力,没意思,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钻戒,可以做个纪念。A丈夫:钻戒。什么时候都可以买,送你花,请你吃饭,多有情调。A太太:可是我要钻戒,人家都有钻戒,我就没有,就我赚,没人爱,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