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58192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应认证要求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主线,重点介绍这些理念的内涵及如何按这些理念进行专业教学改革。重点介绍成果导向教育的基本思想与实施原则,以及如何按照成果导向的理念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重构培养方案,如何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如何按照持续改进理念选择持续改进模式、实施持续改进等。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展开,对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质量保障文化、引导工程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高等学校如何准备专业认证?在认证实践中,最困惑学校的问题是四个“不对路”想不对路,学校所

2、想与认证专家的想法不对路;写不对路,学校所写与认证专家想看的不对路;说不对路,学校所说与认证专家想听的不对路;做不对路,学校所做与认证标准要求不对路。这四个“不对路”的核心是“想不对路”和“做不对路”,只要想对路、做对路,才能说对路、写对路。这说明学校的想法(即理念)和做法还不能适应认证要求。“写”和“说”在评时,“想”和“做”在平时。与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相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现了新的理念和做法。只要我们用这种新理念来指导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在平时想对路、做对路,才会在认证时写对路、说对路。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才会改对路。 本文主要谈五个“如何”如何理解基本理念、如何确定培养目标与毕

3、业要求、如何重构培养方案、如何改革课程教学以及如何实施持续改进。第一个“如何”主要针对“想不对路”的问题,后四个“如何”主要针对“做不对路”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基本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三个基本理念,即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认证标准是紧紧围绕这三个基本理念设计的。认证标准中七个指标中的第一个,或者说中心指标就是“学生”,“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支持条件”都是紧紧围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进而达成“培养目标”而配置的。而指标“持续改进”,是为了确保“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达成而设置的。 其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这三个基本理念,源于一种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

4、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是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 1,此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强调如下四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

5、习成果。 OBE的实施遵循如下四个原则(1)清楚聚焦。课程设计与教学要清楚地聚焦在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能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并让学生将他们的学习目标聚焦在这些学习成果上。(2)扩大机会。课程设计与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3)提高期待。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待,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以鼓励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更成功的学习。(4)反向设计。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成果导向教育实施原则中的反向设计,体现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的基本理念中,其“反向”是相对于传统工程教育的“正

6、向”而言的。反向设计是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正向设计是从课程体系开始,逆反向过程到毕业要求,再到培养目标,再到需求。然而,这时的需求一般只能满足内部需求,而不一定能满足外部需求,因为它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传统工程教育对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只能“适应”,而很难做到“满足”。而OBE则不然,它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这正是OBE倍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如何确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

7、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它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或称毕业生能力)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尽管毕业要求包含知识、能力、境界三个层面,即知、能、信,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和创造知识,而应用和创造知识需要技能和创造力,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能力。境界是一种心灵认识,是心灵对各种现象领悟的程度或觉悟的高度,也可以说是一种驾驭精神世界的能力。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

8、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因此,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 在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时,要注意二者在制定依据、参与人员和条款数目等方面的差异。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外部需求,包括国家、社会和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质量追求。毕业要求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培养目标和认证标准。制定培养目标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制定毕业要求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毕业生。培养目标一般用46条来表述,毕业要求一般用415条来表述。毕业要求的条款数目,取决于是否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能力指标。所谓能力指标是指,

9、将毕业要求(毕业生能力)细化为更易落实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并且能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条款。当然,上述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条款数的约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般性规定。 三、如何重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主要教学环节及其安排、学制或学分要求等。其中,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三大核心要素。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培养方案要反向设计。即首先根据内外部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再根据毕业要求确定知识结构,再根据知识结构确定培养方式,再根据知识结构与培养方式进行课

10、程配置,形成课程体系。现有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在学科导向教育背景下构建的,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十化”倾向2,即培养目标空泛化、知识结构学科化、能力培养片面化、创新教育奢侈化、通识教育常识化、专业教育功利化、实践教育初级化、课程设计知识化、课程配置简单化、第二课堂边缘化。现有培养方案的这“十化”倾向,有的是理念上的,有的是机制上的,有的是操作层面的。下面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就重构培养方案谈四个要点,即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环节、重构课程体系和明确三个关系。 1. 优化知识结构 优化知识结构要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1)通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要以“全人”教育的理念规划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确定通

11、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植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秉承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欧洲博雅教育和美国普通教育的有利成份,借鉴现代教育理念。要重视人文经典,特别是对经典原著的研读。(2)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充分考虑人的长远发展与职业变化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也要正视我国现阶段教育体系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应然”和“实然”的关系,既不能不顾长远发展培养“专才”,也不能无视现实需要培养“通才”。对于专业对口率和职业对口率较高的专业,可以适当加大专业知识比例;反之,则应加大基础知识比例。要做到“基础扎实、学有专长”。(3)主修与辅修的关系

12、。要重视学科交叉与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T”形甚至“”形知识结构。要规定跨学科选修的学分。要扩大辅修专业范围,每个专业要开设辅修课程,供其他专业学生修读。 此外,在构建工程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时,要以当代工程观为指导。它包括工程价值观、工程系统观、工程生态观和工程社会观。工程价值观是指实现多元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军事价值、生态价值等的协调统一。工程系统观是指在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中要树立系统科学的观念、采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工程生态观是指把工程现象作为整个生态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其社会经济和科技功能应顺应和服从生态循环规律。工程社会观是指工程活动本身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

13、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结构与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当代工程观反映了当代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叉融合、协调构建的新趋势。传统工程教育注重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而现代工程教育同时注重能不能做、要不要做和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2. 加强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环节要重点考虑如下两方面问题(1)提升实验课设置的层次与水平。这是从质的方面加强实践环节。要用“主动性实验”的理念改造现有的实验项目,压缩验证性实验比列,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能够“做中思”和“思中做”。要将实践性较强的一些理论课程(或部分教学内容)改造成实践导向学习的课程(或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做中学”。

14、(2)加大实践教学学分设置的比例。这是从量的方面加强实践环节。按照工程认证标准要求,要将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增加至20%。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提倡理论课教学增设课外实践训练要求,例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等。 3. 重构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要以知识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关系重构课程结构,形成课程体系。横向,在同一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平台;纵向,在不同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串。在重构课程体系时,要特别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各类课之间的关系。要合理确定各类课之间的学分比例。按照工程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

15、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要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增大选修课比例。要对选修课程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课程模块,防止知识的零碎与割裂。(2)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要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尽量将大课拆成小课,将长学时课变成少学时课。要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知识课堂变成学问课堂,将句号课堂变成问号课堂,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6、的关系。“显性课程”指的是传统课程,是由教师、学生和固定场所等要素组成,在规定时间、空间内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隐性课程”是指除此之外的,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第二课堂”是目前隐性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要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规划形式、内容与载体。要像重视第一课堂建设一样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提升第二课堂建设水平,增强第二课堂育人效果。 4. 明确三个关系 在重构培养方案时,明确如下三个对应关系特别重要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已在本文第二部分作了论述。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用矩阵形式表达,通常被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