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8087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海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海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不予以评分;2.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_。 (钱塘湖春行)2. _,必有得天时者也。 (天时不如地利)3.晴川历历汉阳树,_。 (黄鹤楼)4. _,不亦君子乎。 (论语)5.兵革非不坚利也,_。 (天时不如地利)(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7-8题(3分)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1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晚来

2、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本诗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本诗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本段节选自(1)_(书名),是(2)_家学说经典著作之一。(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10.本段具体反映了以下哪种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2分)A.团结互助 B.爱岗敬

3、业 C.遵纪守法 D.诚实守信(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9分)史记(节选) 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陈胜:秦末农民起义发起者之一。11.解释下句中的加点字(2分)(1)尝与人佣耕_。(2)若为佣耕_。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如果有一天你富贵了,不要忘记我。B. 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C. 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D. 如果有一天我们富贵了,不要忘记现在的艰苦。13.陈胜“太息”

4、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4.本文最后一句演变成一个成语(1)_,后用于比喻(2)_。(3分)二、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

5、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

6、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

7、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

8、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

9、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10、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

11、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标题“南州”的含义是_。(2分)16最后一段的画线句运用了(1)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_。(3分)17本文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

12、种。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 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B. 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D. 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18从全文看,请简要阐述本文是以何种顺序从哪些方面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的。_。(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19分)酒与茶 王希希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kixun,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

13、泪中,口到杯干。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经对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大致上,北方人近酒,而南方人近茶。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云水里载酒,而松篁里煎茶。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茶能消俗,得佛家钟爱,酒能养气,仙家饮之。如此,有茶时学佛听禅,有酒时,便乘云学仙了喝酒宜于雪天。可惜江南多年未见大雪,不然便可到孤山踏雪寻梅,赏花酣酒,酒浮园梅片三盏。在断桥,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14、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乘舟到亭上,铺毡对坐,一个小小的烧酒炉正沸。遇同道中人,拉与同饮。如此雅事,让张岱做尽,后人欲仿而不可得。雪气袭人,而酒意温肠暖肺更贴心。酒也无须如何上好的酒,下酒菜那更是多余,难道这万籁俱寂的所在,这纷纷扬扬的雪,这孤光自照的湖,这遗世独立一般的湖心亭还不足以佐酒吗?自斟自饮,肝胆皆冰雪。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在这里,喝得微醺即可,因为寒冬不比十里荷花的季节,可以酣醉后悠游湖上,任小舟自己飘着。为免寒气刺骨,还是趁早回来,围炉夜话罢。松枝在炉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沁着这样天然的油脂芳香。小炉上搁一壶,正煮着酒呢。谈话无拘无碍,饮酒也无度,再无推搪犹疑。屋外雪大片大片地落在树上,直到枝丫承受不住了,“豁裂”一声降下来,或细脆的枝便断裂开来,竟也清爽好听。自顾投床酣睡。以上所说的,是较烈的酒,所以不适合与爱人一起喝。太醉了,会欣赏不到她那时候盈盈的醉态,欲言又止,欲语还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