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善良之人心“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57811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让善良之人心“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让善良之人心“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莫让善良之人心“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莫让善良之人心“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让善良之人心“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期中考试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已有。报道播出后,有人大骂那位母亲忘恩负义,有人叹息做好事不得好报,有人感慨滚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毁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了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手机落在座位上,女儿

2、想要归还手机,被母亲制止,母亲将手机据为己有;后一部分是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看法分别指向母亲,杨女士、女儿三人,称材料中的母亲“忘恩负义”,称杨女士“做好事不得好报”,称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毁灭。从材料中母亲的角度看,别人为她让座,她却将其手机据为己有,毫无感恩之心;女儿想要归还手机,她却强行制止,泯灭了女儿的向善美德。据此可以得出“要知恩图报”“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做榜样”等立意。从材料中小女孩的角度看,小女孩本身是有善心的,却因错误的家庭教育而不能付诸行动。据此可以得出“家庭美德教育很重要”“加强道德教育”等立意。从杨女士的角度来看,她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据此可以得出“莫让善心之

3、花枯萎”“莫让热心变凉”等立意。莫让善良之人心“凉”高二|(10)魏星星古语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传承千年,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却越来越让人怀疑。太多的善意被人恶报,太多的恶人未能绳之以法,人们惶恐,更使尽善之人心凉。“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而当下,越来越多的无德之人在社会上叫嚣,让“善”逐渐被埋没。常常可以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某某小商贩被查获地沟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多名儿童使用后食物中毒。”每每看到这类新闻,都让人后怕不已,是否下一个中毒的就是自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良心”,“善心”却在慢慢的消失。越来越多的黑心商贩

4、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就将处于一个“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恶性循环的可怕的社会中,意识到这,真是让人毛骨悚然。祖先们传承下来的美德,需要每个人铭记,如果人人都尽一点善,社会将变得美好而自然,如果黑心的商贩能够在不择手段赚钱时想想祖辈们传承的美德,少一滴“地沟油”,少一块“老鼠肉”,少一点“漂白剂”,那么,人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了。而现在的情况却是,无良商家不知悔改,良心企业无利可赚,被打压至破产倒闭,这一现象再一次让善良之人心寒。不是说|:“善有善报吗?”而如今,善良之人竟连饭都吃不上了。众多感动中国道德模范的事迹,常常流传于耳边,有免费行医十几年,自己却吃了上顿愁下顿的,

5、有在大山支教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大山孩子们的老师,有为救邻居而自己葬身火海的王锋,他们的事迹感人之深,他们英雄的形象为人们熟知,可是他们光辉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困难与血淋淋的伤痛,这折射出受善人的自私,这怎能不让行善者心寒,如何还能让人相信善有善报呢?“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莫让善人心凉。在一则书刊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老人已经70余岁,却一直苦苦寻找着一个人,这一找就是半个世纪,只因那个人在老人没钱坐车时,帮忙付了10元车费,老人答应归还,却不想下车后失去了联系。”因而老人花费巨资,一直寻找着他的恩人,只为还清那10元钱的车费。老人的举动令人拍手称赞,也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举动让尽善之人心暖,让我们相信,善还是有善报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古语,谨句因时常铭记于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每个人做起,勿让行善之人迟疑,莫让尽善之人心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