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_转转大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_转转大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内部资料,禁止流通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建筑与测绘工程系二零一三年五月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第一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述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社会对学生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以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自然地理知
2、识是前任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得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部分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所以,野外实习是当代大学生素质训练的内容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本次自然地理实习的专业为 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 1、2班,09级地理信息系统 1班,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班,10级地理信息系统 1班,共 188人。第二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要求野外实习一般分为出发前的准备;野外观察、观测、调查;室内资料整理;编写实习报告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要求各不相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野外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每次出发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性、事务性的准备工作。1、指导实习的教师要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和制定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实习内容、方法、步骤、路线、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2、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学习内容,指导学
4、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3、准备好必需的仪器用品和装备,如地质包、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样品袋、野外记录本、文具(铅笔、红铅笔、量角器、三角板、小刀等)以及饭具、饮水用具、遮阳用具、登山用鞋等生活用品。二、实习路线和观测点的选择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典型地段、现象和剖面,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野外实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调查区的路线调查和代表点的观察。实习路线布置可以为线状、网格状、环状
5、、放射状等,确定原则是:1、尽可能不走重复路;2、能穿越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3、能尽量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4、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地点或露头;5、切过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装着界线、山顶、谷底等;6、注意地貌走向的路线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进行剖面或路线调查。观测点的选择在野外实习中十分重要。一个好的观测点,特别是那些能观察到实习地区具有代表性自然地理要素和结构的观测点最有意义。因此,观测点的选择要典型和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些观测点的观察,能印证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大部分,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例如,能说明实习地区发育历史的关键地点
6、,能观察大范围景观的制高点以及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转折点等(如山顶、分水岭、河谷)。前人实习用过的剖面或地点。各地区自然地理结构复杂程度差异较大,相应的观察点的分布也应作适当调整,如在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湖泊河流频繁交替的地区等结构复杂的区域要加密观察点。在进行野外实习之前,要将实习路线和观测点告诉学生,以便做好准备,随时注意观察沿途周围的情况,捕捉有意义的自然地理现象。3、野外实习观察和记录无论是正式的野外工作,还是野外实习,野外记录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是以后进行研究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实习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不能丢失或污损。记录内容要真实、详尽,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图文并茂。记
7、录格式如下:记录前,先写下当日“日期”和“天气”;记下“实习路线”,即当日实习计划走过的路线,例如:路线一实习驻地虹吸管再记下当日计划的“实习内容”;例如:实习内容:、观察虹吸管的地貌、地层;、练习罗盘的使用方法;、001(观察)点位置:描述:124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观察点多设在岩层出露好的地方,常常有许多地质内容,如岩石、古生物、地层和构造等,记录时应分门别类、顺序地将观察的资料详尽反映在笔记中。第二天的实习记录要从新的一页开始。对于初次进行野外实习,刚开始时野外观察常常不知从何做起,它不同于课堂上听课记笔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会有变化。因此在野外一要认真听取教
8、师的指导和启发,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野外观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腿要勤,多观察一些自然现象;而是眼要勤,多观察,多搜索,尤其对周围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要勤,多亲自动手摸、采、碾、压,感觉和判别差异,尤其对土壤、岩石的性质、粒度、硬度、胶结度等,从中发现某些特殊性能以及时记录;四是脑要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要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互相切磋。自然现象及其复杂而富于变化,对一个自然现象的观察不可能毫无遗漏,对它的认识也不可能绝对正确,为了认识得更准确,要多开展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在记录是要力求观测点位置
9、记录具体、明确;描述现象力求准确、简要、少遗漏;观测点编号要统一,且要与图上的编号一致;要用铅笔记录。以防雨水浸湿、失效。第三节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用途广泛,借助它可以确定方位、测量地形坡度、测量各种面状要素(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线状要素(如褶皱枢纽、线理、断层擦痕等)的产状等,以确定各种构造面和构造线的空间位置,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备工具。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一、认识地质罗盘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功能也都相同。其结构如图 1所示。磁针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
10、磁针的南北两端。刻度环-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 10一记,连续刻至 360,0和 180分别为 N和 S,90和 270分别为 E和 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角度刻度环-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指数。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二、罗盘校正图 1罗盘结构图一般情况下,地球上的某点的磁子午线并不与真子午线重合,磁北方向偏离真北方向的角度叫做磁偏角,一般以 i表示。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东,叫做东偏,规定为正角;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西叫做西偏,规定为负角,见图 2。在使用
11、罗盘时,必须进行罗盘校正。罗盘校正的方法是东偏多少度,则将刻度环顺时针旋转多少度;西偏多少度,则将刻度环逆时针旋转多少度。若东偏 5,则将 5刻划线调至对准罗盘北端标记线即可,见图 3红线所示。校正前,0位于照准点或长照准中心合页中心线的位置;校正后, 0已调离照准点或长照准中心合页中心线的位置。如北京地区西偏550,则将 35510刻划线调至对准北端标记线即可。经校正后磁偏角的罗盘可直接用于测量方位角。图 3罗盘校正后三、测量面状要素产状6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图 5面状要素的产状三要素面状要素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表示,如图 5。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择一代表
12、性的面,将罗盘长边(即侧边)平行于走向线并紧贴于面上,并使罗盘水平,此时南针两端的指数都为走向方位角,如图 6所示。测量要点:将罗盘侧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平;此时罗盘磁北针和磁南针指数均是待测面走向。走向线图 6测量倾斜面走向示意图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一侧)紧贴于待测面上,并使罗盘水平。如图 7所示,长照准合页即指向岩层倾向的方向,这时罗盘的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待测面的倾向。个别情况下,罗盘在待测面底面测量时,反光镜一侧指向倾向方向,此时磁南针所示的刻度为待测面的倾向。走向线真倾斜线倾向线图 7测量倾斜面倾向示意图测量要点:将罗盘反光镜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
13、平;此时罗盘磁北针指数是待测面倾向。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于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并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直立,转动长水准使水泡居中,此时倾斜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倾角,见图 8。走向线真倾斜线图 8测量倾斜面倾角示意图测量要点:将罗盘侧面紧贴于待测面上,长水准朝下;使罗盘底座直立,即平行于真倾斜线;转动长水准使其水泡居中;此时角度刻度盘上的刻度即为倾角。四、使用地质罗盘注意事项1使用和保管地质罗盘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其与铁制品接触,以免磁针失去磁性;不能受潮,以防磁针或顶针生锈不能灵活转动;用完后要锁定磁针固定器,以防磁针自由转动磨损顶针。2在测量走向、倾向时,一定要保持罗盘水平(圆水
14、准器水泡居中),这样磁针才能自由摆动。3在测量倾角时,务必要保持罗盘直立,长水准器水泡居中,这样测量的角度才比较准确。第二章太行山大峡谷地区自然地理情况简介第一节大峡谷基地简介有“中国龙脊”之称的太行山,是中国地势第二大阶梯和第三大阶梯的分界,中国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与西部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8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太行山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山脉。古称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它北起河北省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的黄河岸边与呈东西向展布的秦岭山脉相连。总体走向自河南省济源市、焦作市、林州市呈近东西北东北北东的弧形变化,因此林州市的林虑山与焦作市的云台山同属于太行山系。太行山大峡谷即孕育其中,也称为林州大峡谷,位于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西侧太行山区东缘,北至十孔渡槽,西至省界,南至石板岩乡界,东至平板桥。包括石板岩乡的全部和周边乡镇的部分,总面积约 100平方公里,景区属林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峡谷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典型的峡谷地貌发育和植被类型,太行特色的民居构造形式;峡谷南北长 100公里,东西最宽处 2公里,东西最窄处 60米,海拔 800-1736米,相对高差达 1000米以上;峡谷山体的基部由片麻岩所组成,山体为石英岩、页岩和石灰岩所组成,山体陡峭,壁立的陡崖连绵不断。断崖高起,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