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6621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完整的藏区寺庙修缮设计和修缮说明(A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华宇星园林古建设计所 青海省玉树州采久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青海省玉树州采久寺大经堂修缮工程勘察报告、综述1项目名称青海省玉树州采久寺大经堂修缮工程。2项目地点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癿扎乡囊谦卡采角村(图一)。3项目概况 图一 采久寺位置图采久寺是原囊谦王(千户)的家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癿扎乡采角村囊谦卡(原囊谦王府所在地)地方。东望查龙山、南依然伙山、西靠拉卡玛娘山、北邻拉作山。 现主要建筑有四层大经堂,小经堂、闭关房、护法殿、僧房、伙房等建筑(图二)。4项目范围及内容本次对遭受地震严重损坏的采久寺大经堂进行了全面测绘和勘察,制定了维修保护方案。 图二 采久寺平面图二、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采久寺所在的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东西最长157.5公里,南北最宽130.5公里,总面积12741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香达距州府结古镇165公里,距省会西宁965公里。囊谦县除充裕的大气降水外,还有丰富的地表河流水,均属澜沧江水系。子曲河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最大支流,她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境内,流经玉树县上拉秀、下拉秀乡和囊谦县毛庄乡境内,经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境内后在昌都与澜沧江主流杂曲河汇合。采久寺就座落在一湾碧水环绕的高地上,站在对面的山坡上望去,那湾湾的河水像一只温柔的臂膀,轻轻地将寺院呵护在怀中,四周的群山肃穆拥立,将世界隔绝。 采久寺地

3、处东经962124.5,北纬320308.1。海拔高度:4173米。2气候概况采久寺所处的玉树州的气候基本特点是高寒。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个月,暖季45个月,没有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0.8,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463.7毫米,空气含氧量要比海平面空气含氧量低1/31/2。灾害性天气多,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采久寺亦遭到严重破坏。 三、历史沿革及现存建筑形制1历史沿革该寺于十九世纪初,由囊谦王后拉姆班藏(17941858)在其王宫附近土丘建“采

4、久”经堂,供儿子(赤西寺第五世赤西活佛)念经,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后来的采久寺。寺现有大经堂、小经堂、护法殿等建筑,总占地面积51680平方米,均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组织结构,保存较为完整。1958年后,寺院关闭。1981年6月,开放。现有大经堂,小经堂、闭关房、护法殿、僧房、伙房等建筑。2现存建筑形制本次重点勘察了大经堂。大经堂位于山南坡的下部,大经堂分为东裙楼、主殿、西裙楼三部分建筑,西裙楼布置有护法殿,东裙楼有小经堂。藏式平顶建筑,为墙柱混合承重结构, 图三 采久寺地震前正面即外墙承重,内里设柱梁。分为四层。总面阔41.51米,总进深35.53米,面宽14间,进深12间。现存大经堂

5、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依地形,建筑呈南低北高之势,建筑面积约4431.5平方米(图三)。墙体: 墙体承重,外墙下部建有石墙基,石墙基用块石、片石、碎石和湿土垒砌,上部为夯土墙,采用当地的矿土用夹板夯筑。墙顶为柽柳编箪墙,即藏语叫“白玛草墙”,做法是墙顶部周围靠外面的一侧,用柽柳树枝叠垒成墙,其上镶嵌有鎏金圆盘。正面顺山势建有拦土石墙,每层块石之间用片石填充,内填不规整的块石和碎石,并加木骨。外墙面均有显著地收分。装修: 各层所劈大门均置双扇板门,门壁周围装有门框、门楣、门槛和门枕。经堂所劈两个大门门楣以上依次为挑梁、椽木面板和椽木等三层重叠而成的雕楣。各层所劈窗户,有盲窗、通间大窗和槅扇窗三种

6、形式。盲窗无窗扇,仅在外侧置有上下槛和抱柱构成的窗框。通间大窗由上下槛抱柱窗间抱柱和槅扇构成。槅扇由大边、仔边、槫头、裙板和棂子组成。油饰彩画: 经堂内的木构件的表面均进行油饰彩画,大门都雕刻彩绘得极为华丽,柱用金粉饰面,外裹柱衣,柱头、大斗、垫木和弓形肘木四面雕刻造型优美的莲花、卷草、连珠纹等。四、现状勘察本次勘察范围为采久寺大经堂,为方便记录和测绘将大经堂划分为主殿(抱厦、前殿、中殿、后殿、金顶)、东裙楼、西裙楼三部分。(见图四采久寺西裙楼现在图片)(一)、东裙楼1、东裙楼主体:东裙楼内地面现为水泥地面,保存较完整,局部残损;二层楼面为木地板,保存基本完整;东墙墙体北端出现裂缝,最宽处约2

7、厘米;东裙楼与大经堂中殿之间的隔墙砌筑毛石松动,抹灰空鼓脱落严重;二层的小经堂西墙与天花板交接处有大片的漏雨痕迹,此部分屋面漏雨严重;屋顶上廊子屋面起拱成波浪状,屋面排水不畅;木构架糟朽严重,二层屋顶因增加了钢筋混凝土防水层,致使屋面木梁、木椽及望板变形极为严重;部分木装修玻璃缺失;油饰彩画:部分柱子油饰剥落褪色。 2、东裙楼抱厦:地面现为水泥地面,保存完好;一层北端两根柱子向内歪闪,歪闪约15厘米,现用木柱支顶;屋面现做混凝土防水层,防水层残损严重,局部漏雨;二层木装修多处破损,窗子玻璃缺失严重;柱子及门窗装修油漆脱落、褪色严重。(二)、西裙楼西裙楼:仅南端残存两间,其余部分全部坍塌,目前部

8、分废墟已被清理,残存梁架和夯土墙体,随时有垮塌危险。现存的西裙楼三层西侧房间漏雨严重,屋面椽子、望板均全部糟朽。西裙楼屋顶有后期修建的房屋,房屋向西侧下沉,屋面漏雨严重,木构件亦大部分糟朽,墙面抹灰空鼓脱落严重。屋面在2003 图四 采久寺西裙楼年前后全部增铺15cm厚混凝土防水层。(三)、主殿:包括抱厦、前殿、中殿、后殿、金顶五部分1、抱厦 :地面:地面现铺水泥砖地面,保存较好,二、三层楼面均为木地板楼面,保存基本完好,局部残损;墙体仅二、三楼槛墙为红机砖砌筑;其余部分均采用钢窗围护,窗玻璃部分残损缺失。2、前殿:室内现为水泥地面,地面内堆积有大量渣土、杂物;二、三层楼面均为木地板,部分木楼

9、板残损;墙体保存基本完好;木构架二楼前檐柱向外侧歪闪约15cm,三层前檐柱向内侧歪闪约15cm,三层木梁因屋面增铺混凝土防水层而变形严重,弯垂最大处超过10cm,存在安全隐患。3、中殿:室内地面现为木地板,地面堆积有大量渣土,二层廊内楼面均为砖墁,墁地砖部分残缺;前檐墙体保存较好,两侧与东西裙楼的隔墙部分松动、鼓闪、残缺严重,墙体抹灰大部分空鼓脱落,后檐与后殿之间的挡土墙砌筑毛石松动严重,挡土墙的抹灰大部分空鼓脱落;金顶前部屋面现亦增铺15cm厚的混凝土防水层,屋面荷载增加,对木构架产生不利影响;二层、三层西侧与西裙楼间隔墙部位楼面、屋面残损严重,木椽均用木柱临时支顶,部分屋顶漏雨,屋面椽子、

10、望板糟朽严重。4、后殿:室内地面无存,后檐墙体保存较完整,东西两侧墙体残损严重,室内墙面抹灰空鼓脱落严重,屋面全部坍塌,楼板及楼面椽子大部分缺失,望板全部无存;屋面木构件残损严重,椽子大部分残损,望板全部缺失,柱根大部分糟朽严重。窗玻璃部分缺失,油饰起皮、剥落严重。5、金顶金顶底层前檐柱歪闪严重,最大达12厘米,檐柱柱根大部分糟朽,西南角梁变形歪闪。墙体保存基本完好,屋面局部漏雨,部分木构件糟朽严重。五、价值评估采久寺是有近800年历史的藏传寺庙,里面浓缩着历代中央政府对藏族人民的重视和关心,沉淀着汉藏两个民族的深厚友谊。它是藏族人民朝圣的地方,是藏族人民心灵净化之所,通过修复大经堂,当地藏族

11、人民能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六、采久寺保护管理状况1“四有”工作情况保护档案 已按照国家文物局2003年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纪录工作标准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采久寺有专职的寺院人员管理。成立了以活佛为主任的采久寺管理委员会。现尚未设立专职的文物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由采久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人员5人。2以往保护维修状况维修情况 “文化大革命”寺院遭到严重破坏。1987年,陆续恢复大经堂。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大经堂等建筑遭到破坏。保护经费来源 主要来自社会捐赠。3寺内、外环境现状2009年11月,根据文物局的部署,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采久寺进行了复查。提出了加强保护的要

12、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青海省文物保护条例,已经把采久寺片区作为保护的重点。4其他现状安防措施 寺管会设有专职安全保卫人员6人,兼职2人。消防措施 消防供自来水已经安装,配备有灭火器等。避雷设施 尚未安装避雷设施,不具备避雷功能。七、建筑本体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1建筑总体现状问题采久寺大经堂在地基基础、各建筑的台基、地面铺装、大木构架(梁架、柱额、椽子)、墙体墙面、屋顶瓦面、装修、油饰彩画等方面因遭受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各部位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主殿后部和西裙楼后部整体坍塌。地基基础 保持良好状态。大木构架 大经堂内大木构架均存在柱梁歪闪、

13、扭曲、变形等现象,椽子、望板糟朽严重。墙体墙面 大经堂出现墙体除西裙楼大部坍塌外,残留的墙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鼓闪、开裂,特别是承重墙体相交处均出现裂缝。屋顶 屋面大部分坍塌,残留的屋面增铺了一层厚度150毫米的砼防水层,增大了屋面的荷载,对木构架和承重墙体产生的极其不利的影响。装修 部分装修保持良好状态,但是有些装修改变了原做法,有些缺失、残损。油饰彩画 大经堂大部分木构件均进行油饰或彩画,仅有少量次要的房屋未进行油饰和彩画。2建筑残损原因分析采久寺大经堂残损的原因主要为建筑的自然风蚀、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的侵袭等。自然风蚀、老化失修 从采久寺大经堂维修以前情况即现状分析,自然

14、风蚀再加上老化失修,使残破程度逐渐加剧。因此,自然风蚀、老化失修,是造成建筑残损较为严重的原因。自然灾害侵袭 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大经堂等建筑遭到破坏。总之,采久寺大经堂建筑总体保存状况较差,建筑部分坍塌,残留的部分保存现状危险程度较高。因此,亟待进行修缮。人为干扰 改变了原有做法,在屋面增铺了砼防水层,使得屋面荷载加大,超出了传统藏式木结构梁架的承载能力,同时引起包括建筑基础、墙体的内力变化。3现状评估大经堂为采久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采久寺的中心建筑,全部的宗教活动都要在这里进行。地震造成的大经堂建筑部分损坏,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势必影响到僧众和香客的生命安全,影响到宗教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4大经堂现状勘查表17采久寺大经堂现状勘查表建筑部位保存现状原因分析残破程度及性质台基地面大经堂主殿、东裙楼地面保存完好,现存一层通道为后改的水地面,主殿二层地面为后铺的红机砖地面,其余为木地板。踏步垂带为后改的水泥踏步。西裙楼基础为传统做法的毛石砌筑。后期改动地面与传统做法不符,二层地面的现做法增加了主体结构的荷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