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6451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鞍山市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二O一二年九月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是一座既现代又富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建市于 1956年10月,现辖三区三县,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人口230万。马鞍山是全国少数几个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城市之一,还是中部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现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马鞍山经济总体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2、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安徽各市首位,接近长三角中等城市水平。本季度的供求状况分析数据,包括全市三区三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32场就业招聘会的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本季度我市劳动力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人数24770人,登记求职人数22373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11。2012年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一季度有所增加,维持了二季度供需两旺的局面。主要做法有:一是七月份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完成三楼改造,安置6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另外,为了有效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构建大学生“一人创业、多人就业”的积极就业模式,我市分别在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3、和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建成2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超市。二是八月份,我中心积极组织各县区工业园企业与入驻产业园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对接活动,目前,我市已分别组织了雨山区、示范园区、花山区和金家庄区工业园超过60家企业与入驻五家人力资源公司开展对接活动,加强了用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深入了解,增进了沟通和交流,为以后加强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三是9月11日,我市邀请了合肥、芜湖、蚌埠、铜陵、淮北、宣城等市,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召开了省内职业指导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会;9月25日-26日召开职业指导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初稿撰写会,邀请了人社

4、部、安徽、吉林、广东、上海等省市相关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会,大家对初稿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供求总体情况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二季度有所增加,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上季度略有下降。本期需求人数为24770人,求职人数为22373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11,比上季度下降了0.22个百分点。表1、供求总体人数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人)(人) (倍) (%)本期有效数 24770223731.11-0.22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从产业分类看劳动力需求,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较上季度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15、1.75

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较上季度都有所上升,上升了1.90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需求比重趋于平衡。(见表2)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需求人数需求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产业(人)(%)(%)第一产业4972.01-0.15第二产业1273551.411.9第三产业1153846.58-1.75合计24770100 三、行业需求情况从行业需求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用人最多 。73.5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9.10%、17.97%、16.44%。而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6、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行业需求总和还不到总需求的1%,行业用人需求明显不均。(见表3)表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行业需求人数需求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人农、林、牧、渔业4972.01-0.15采矿业000制造业968639.101.6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344.982.22建筑业18157.33-2.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661.480.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621.870.26批发和零售业445117.97-1.03住宿和餐饮业407216.44-0.39金融业4881.970.68房地产业1010.41-0.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40.42-0.81科学

7、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10.250.1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60.230.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171.68-2.37教育1960.790.2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90.320.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852.771.0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0国际组织000合计24770100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从用人单位性质看,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用工占主导地位。企业依然是用工绝对主体,所占比重达到96.49%。其中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用工需求分别占需求总量的23.70%、27.69%。(见表4)表4、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经济类型需求人数

8、需求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人)()()企业2390196.490.71其中:内资企业2061186.231.84国有企业5112.140.76集体企业1270.530.53股份合作企业11254.711.28联营企业860.360.36有限责任公司661727.69-0.7股份有限公司416117.414.64私营企业566523.700.23其他企业23199.70-5.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742.82-0.69外商投资企业11654.87-0.55个体经营14516.07-0.61事业1000.400.21机关400.16-0.05其他7292.94-0.89合计24770100五

9、、各类职业供求情况从各类职业的需求情况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22.28%、42.93%、24.12%,三者合计占总需求量的89.33%。需求增加比例最多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较上季度上升了1.9个百分点。从供求状况的对比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其他人员需求人数超过求职人数,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大于1。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对求职者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而市场上能匹配岗位的求职者不多,同时求职者愿意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也不多,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由于劳动强度大、工资相对较低也不能

10、吸引更多求职者关注,所以这几类职业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大于1。其余各职业大类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况,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小于。(见表5)表5、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需求人数需求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求职人数求职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人)()(%)(人)(%)(%)(%)()单位负责人4721.910.319414.210.440.50-0.07专业技术人员597524.121.9430919.260.971.37-0.2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573.46 0.0313285.94-0.980.64-0.02商业和服务业人员551822

11、.28-0.08575325.71-1.720.95-0.13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940.38-0.51870.39-0.581.07-0.1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1063442.93-1.5870538.91-0.861.21-0.27其他12204.93-0.139764.361.511.23-1.12无要求/2741.221.22/合计24770100/22373100/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从求职人员构成情况看,新成长失业青年、其他失业人员仍是求职的“主力军”。今年三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办理求职登记人员22373人,总体较为平稳。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其他失业人员、在学人员比率占总量前三位

12、,比率分别为44.84%、12.93%和12.69%。(见表6)表6、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求职人员类别求职人数求职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人)(%) (%) 新成长失业青年1003344.849.53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659765.75-6.47就业转失业人员11044.93-0.32其他失业人员289312.93-1.16在业人员17928.01-2.9下岗职工7873.520.96退休人员3941.760.62在学人员284012.69-1.08本市农村人员13676.11-3.78外埠人员11635.20-1.88合计22373100七、招聘、应聘条件情况1、性别从对劳动力的需求

13、来看,对求职者有性别要求的人数中,女性需求比例大于男性需求比例,与上季度相比女性需求比例上升了1.60个百分点。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来看,女性求职者比例略高于男性求职者比例,男性求职人数占49.59%,女性求职人数占50.41%。与上季度相比女性求职者比例上升了0.75个百分点。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男性和女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0和1.12,两者都处于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的状态,与上季度相比男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下降了0.23个百分点,女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下降了0.21个百分点。(见表7)表7: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性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需求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求职人数求职比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季度相比变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