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64356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遵循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突出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思维视野较广、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有自觉跟踪学术前沿动向研究的敏锐力,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理论宣传和党政实际工作方面的人才。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2、

2、深入而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并能够依据这些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党政实际工作的能力。4、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较高的科学素养。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学习年限与教学方式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所修学分不少于35分。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五、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我校思想理论教育

3、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考核由同行评议、学生评议、专家评议等环节,教学实践考核合格者计3学分。考核不合格者不给学分,准予重新参加一次教学实践。六、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业务实习及社会实践主要指的是参加学校内外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一般安排在第2-3学期进行。该项不计学分,但要求进行检查、总结和考评。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CN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2本专业硕士生修满规定的学分且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撰写论文阶段。并且,至迟应在第3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还须制定出学位

4、论文工作计划。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从实际出发,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建设的前沿课题和思想理论热点与社会实践热点问题进行研究;(2)以应用理论研究为主,也鼓励开展基础理论研究;(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调查研究;(4)符合学术论文规范,提出新见解和新观点。4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硕士学位。八、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方法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科的教授、副教授组成,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指导小组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

5、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培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九、考核必修课程主要安排为考试课程,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选修课程以考查为主,分为优秀、良好、及各、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具体考核方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必 修 课(

6、学位课程)公共课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000003英语216566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180001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5433至少修6学分180002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543318000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543318000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5433专业主干课18010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3622至少修6学分180102意识形态研究362218010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36221801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3622选修课180005计算机基础与文献检索3622至少选修12学分18000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36

7、22180007形势与政策3622180008校园文化建设研究3622180105马克思主义史专题3622180106马克思主义与宗教问题专题3622180107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362218010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题研究3622180109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传媒研究3622教学实践2*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8000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总 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公共事务学院 开课学期:1主 讲:司晓莉教学要求: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并结合理论研究中的最前言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较深的理论层次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8、时代性特征,使学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基本原则,为今后从事其他方面研究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文化;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陈中立主编:反映论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吴易风等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扬耕、陈志良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何秉孟主编:劳动价值理论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2003年版。李秀潭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编号:180002 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总 课 时:54学时 学 分:3开课单位:公共事务学院 开课学期:1主 讲:蒋占峰教学要求:引导研究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工具、实践轨迹、理论架构、基本内涵有更深刻地理解,全面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教学内容:(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溯源;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确立根据。(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思想基础论;社会革命论;经济建设论;政治建设论;文化建设论;农民问题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罗建平主编:

10、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庄福龄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于炳贵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金春明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任青、李成志编著:国内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康绍邦等主编:国外关于邓小平理论述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编写组: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陈光林主编: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编号:180003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原理)总 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公共

11、事务学院 开课学期:2主 讲:刘怀光教学要求:引导研究生从原著层面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教学内容:通过研读、讨论、讲解等形式,使研究生掌握马克思、恩格斯 各个时期代表性论著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作家代表性论著的核心内容、写作背景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教材与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42卷。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文集18卷;邓小平文选13卷;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段忠桥主编:马克思主义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庄福龄主编:马克思

12、主义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龚育之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座,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编:马克思主义150年,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编号:180004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总 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公共事务学院 开课学期:2主 讲:金绪泽教学要求:引导研究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着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方法的科学运用和创新,使他们奠定起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作好实际工作的基础。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

13、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心理咨询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政司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邱伟光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黄震先主编:思想工作方法论,王玄武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张志刚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9年版。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2000年版。罗国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