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6426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何静2012-9-20 22:10:56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1期【英文标题】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Library Resources Evaluation【作者简介】何静,女,1973年生,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长沙410128【内容提要】 文章分析了馆藏资源的变化,并把馆藏资源评价时期划分为传统馆藏评价时期、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变革时期和馆藏资源评价多元化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i

2、n library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ibrary resources period is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collections evaluation period, library resources evaluation period of change and diversific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 evaluation period , and then reviews the results of each phase of the study, analyzes

3、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blems. 【关 键 词】传统馆藏/数字馆藏/复合馆藏/馆藏评价traditional collection/digital collection/complex collection/collection evaluation1、关于馆藏资源馆藏资源,即图书馆所收藏的所有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图书馆资源收藏对象经历了古代的“图书”到“文献资源”再到今天的“信息资源”,载体形态由单一的纸质图书到非书资料到今天扑面而来的各种电子资源

4、和网络资源,馆藏的建设工作从尽可能多的收集图书,到关注藏书的选择、组织、管理,再到今天关于图书馆的资源是“存取”还是“拥有”的争论,由此可见,馆藏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吐故纳新的有机体,馆藏资源会随着社会信息环境、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服务目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正因为馆藏资源建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因此对馆藏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度是非常必要的。馆藏资源评价是在藏书与有限的藏书空间、有限的加工处理以及管理的人力、物力的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馆藏评价,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把握馆藏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对于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以及馆藏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具体的了解;图书馆在掌握馆藏建设具

5、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从而对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1。2、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发展历程2.1传统馆藏资源评价时期(1982-1998年)在电子资源出现以前,纸质图书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对象,因此馆藏评价被称为藏书评价。1980年以前,我国很少进行藏书评价。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逐渐认识到藏书评价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性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最初发表关于馆藏资源评价的文献是以翻译介绍国外藏书评价方法为主。随后关于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国内相关研究者一致认为,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图书数量丰足是藏书质量稳

6、定的标志,藏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以藏书保障率、复本率、增长率、最佳人藏量等为依据来评价藏书总量及增长量控制程度;以藏书内容的情报含量和科学性、藏书的利用率和拒借率为依据来评价藏书质量的高低;以分析藏书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文献类型结构来评价藏书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统计法、调查法、引文分析法、书目核对法等。藏书评价是一项复杂工作,在手工操作年代,由于对各种统计数据和权威书目的获取难度较大,关于藏书评价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在馆藏评价的实践方面,则以引文分析法来评价馆藏较为多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及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应用为获取数据提供了便

7、利,以分析各学科专题藏书分布情况来评价藏书结构,以统计馆藏图书流通量来评价馆藏复本量合理性的实践逐渐普及。2.2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变革时期(1999-2003年)随着网络及电子资源的兴起,复合图书馆的概念逐渐被图书馆界认可。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不仅包括物理形态的实体馆藏,而且包含以网络资源为主的“虚拟馆藏”。面对馆藏资源的变化,国内学者都认为探讨和确定新的馆藏评价标准,应是有选择地继承传统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中的科学适用部分,撇弃不适用的部分,再结合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增设新的评价指标。因此,2000年,邱燕燕认为馆藏评价指标为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选择能力2。随后,肖希明

8、和郭海明都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包括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实体馆藏和通过网络获取的虚拟馆藏)、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信息选择质量、信息组织水平、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资源共享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的评价几个方面3-4。盛小平则把评价指标体系也分为实体馆藏评价指标与虚拟馆藏评价指标两部分5。此时,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虚拟馆藏在馆藏资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并试图在传统评价的继承中对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但研究深度不够,没有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肖珑、张宇红提出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电子资源评价的作用与意义、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评价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给出了电子资源内容、检索系

9、统及功能、使用情况、价值与成本核算、出版商/数据商服务、存档6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和指标6。虽然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为后来数字馆藏评价热点的形成起到了参考和引导作用。此时关于馆藏资源评价的研究论文逐渐变少,究其原因是面对数字浪潮,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面临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明朗的困惑,关于资源评价的研究也处于相对薄弱时期。2.3馆藏资源评价多元化发展时期(2004-至今)以数字馆藏评价研究为热点。此时图书馆收集的资源类型包括纸质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综合性数据库、网络资源、自建数据库等,特别是图书馆采购的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越来越多,用于采购电子资源的经费逐渐占据资源购置费的3

10、0%50%,电子资源在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馆藏资源评价也随着资源类型的多样化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包括传统馆藏的评价、数字资源的评价、复合馆藏的评价等,而对数字资源的评价则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研究重点。2.3.1传统馆藏资源评价虽然传统的馆藏资源建设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等工具和新兴的评价理论也使得传统馆藏评价的研究更加深入和成熟。此时的研究则更加关注读者对资源满意程度的评价,对馆藏质量的研究更加细化。如尹秀波在馆藏评价实践中从资源适用性的角度出发,把馆藏质量评价分为资源保障程度评价、资源利用状况评价和读者资源

11、满意度评价三部分7。蔡迎春利用引文分析的“核心书目”测定方法,以GoogleScholar为测量工具,对2002-2005年国内经济类“核心书目”进行馆藏质量测定8。2.3.2复合馆藏的评价刘泳洁认为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资源共同组成了复合图书馆的馆藏,这两部分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两部分的拼凑,而是形成一个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复合信息资源。因此,在评价复合图书馆的馆藏时应选准3个主要评价对象,即传统馆藏、虚拟馆藏、两者复合效益馆藏。复合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体系可由基本指标、辅助指标、评议指标3个层次构成9。于晗等认为复合图书馆资源是复合型的,既包括各种载体的传统型文献,也包括数

12、字型的文献,并且具有对网上虚拟资源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因此馆藏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为5个项目,即资源的保障、资源的质量、资源的利用、各载体的互补状况和价值判断(利用与效益),再由15个指标,38个子指标构成10。他们都把馆藏资源视为一个整体,但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可行性。2.3.3数字馆藏资源评价数字馆藏资源的评价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的标准及对象张会田认为可根据馆藏电子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将电子馆藏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以社会广泛公开发行的专业化数据库产品、单位自建或团体合作建设的数据库或者其他具备一定数据规模和利用效果、能够提供长期稳定服务的馆藏电子资源作为主要的

13、评估对象,其他零散的、未成体系或规模的资源及服务缺乏稳定性保障的电子资源,如电子化的手稿、地图、年度报告、电子工具书、影视资料、公共性网络资源等,可不做评估或做辅助性评估11。索传军认为,数字资源的评价包括不同形式的数字馆藏(即购入式数字馆藏、自建式数字馆藏和开发式馆藏)的质量评价和馆藏数字资源的整体评价,即不仅需要考虑各种资源的质量问题,而且要考虑馆藏数字资源的配置问题(馆藏数字资源结构的合理性,馆藏数字资源的系统性,资源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12。张宏玲、索传军认为,数字馆藏的评价包括对资源购买前的内容和检索功能评价;购买后的使用和服务绩效评价;数字馆藏各个元素之间及其与传统馆藏资源之间结构

14、合理性的评价;数字馆藏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评价;数字馆藏存取能力和保藏功能的评价等13。徐革认为,电子资源具有外部性和内部性两方面的特点,外部性需要测评的是数据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和两级用户的认可程度,内部性需要测评读者(终端用户)对电子资源服务质量的认可和满意程度14。宋迎迎认为,数字馆藏的评价不仅包括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还要包括对相应存取系统和检索系统的评价15。李卓卓、肖希明认为,数字馆藏评价要建立适应数字馆藏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的长效机制以保证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数字馆藏评价机制就是由数字馆藏评价计划、数字馆藏评价指标、参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员等构成的活动体系16。数字馆藏资源评

15、价标准需要从数字馆藏资源内容、数字馆藏信息资源形式、数字馆藏信息资源站点相关服务与支撑、数字馆藏资源利用和数字馆藏资源结构五个方面展开17。胡振华认为,在对馆藏资源利用进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建立在用户利用资源的满意程度的基础上,以读者需求为主体研究对象,并结合馆藏资源内部管理评价方法,进行馆藏资源的适用性评价18。肖剑平认为,对数字资源用户服务绩效评价有必要根据数字资源成熟度来进行。在从用户服务中建立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考核19。李友诚认为,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应该是对构成数字馆藏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馆藏数字资源子系统、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子系统和数

16、字资源保存子系统)的质量和相互协调性进行整体评价20。索传军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对数字馆藏利用绩效进行评价,并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的含义概括为依据某个标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电子资源服务的效率和效能进行科学地测度和分析,并指出电子资源的性能和服务环境是影响其评价的主要因素21。唐琼和肖希明认为,数字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就是对数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所显示的各种属性及其利用效果进行检测,对数字资源的使用价值加以判断,并反馈各种信息,从而为制定新的数字资源建设目标与方案、控制数字资源发展过程提供客观依据的活动。评价的主题要素包括经济测评、效率测评和效益测评三个方面22。(2)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任红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