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54567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知识考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城市规划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库-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试题下载 1、由于人类活动排放至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引起臭氧层破坏,引起大气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 )。 A、汽车排出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B、燃煤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C、制造厂排出的氟氯烃化合物 D、锅炉房排出的烟尘E、含硫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剩余的气体 2、下列工作内容中( )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C、确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3、下面选项中,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 A、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

2、置B、确定排水干管位置、走向、服务范围C、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 D、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E、划定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建筑空间包括平面形状与剖面形状 B、变形是对基本造型要素作形态上的变化C、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以克服单调 D、统一是处理建筑造型视觉平衡感的手段E、建筑色彩一般不超过4种色 5、城市地价最高处是( )。 A、中心商务区 B、商业带 C、专业化商业区 D、零售业郊区 6、( )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B、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的出版C、20世纪20

3、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及城市土地规划的分析D、城市经济学一书的出版 7、克里斯泰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同等机会,一点与其他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统一的交通面;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的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商品或取得服务;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无直接关系。 A、 B、C、D、 8、产业结构演化论是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绿展划分为五个时期,按正确的发展顺序排

4、列的是( )。 传统结构阶段;二元结构时期;复合结构阶段;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高度化结构阶段 A、 B、 C、 D、 9、将首都搬迁到内地,这是( )型城市化。 A、向心B、离心 C、外延 D、飞地 10、多层停车库的规划设计要求是( )。 A、进出口分开设置,并设置有限速、禁止任意停车、鸣笛等日夜显示的交通标志和照明、消防以及排除有害气体的设施B、仅需分开设置出入口C、出入口是否分开设置没有关系,但必须设有限速、禁止任意停、鸣笛等日夜显示的交通标志和照明、消防等设施D、以上各项均不满足要求 11、( )应优先考虑建设噪声控制小区。 A、人口密度过低,工业生产点与住宅犬牙交错的现象严重,厂群

5、矛盾激烈,治理难度很大的街道、地区B、人口密度适中,开发建设基本定型的工商业与居民住宅,混合区C、人口密度高,主要以居住为主的区域D、人口密度很高,全部是居住用地的区域 12、居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住户的( )要求。 A、团聚的要求B、娱乐的要求 C、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的要求 D、睡眠的要求 13、由于外部性经济效果可以分为( ),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分析研究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充分利用外部性正效果,以便求得最佳的整体城市效益。 A、正效果和负效果 B、好效果和坏效果 C、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D、好的因素和坏的因素 14、城市道路衔接原则不正确的是( )。 A、低速让高速 B、次要让主要C、交

6、通性让生活性D、适当分离 15、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及深度的是( )。 A、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 B、进行可能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C、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D、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E、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 16、热电厂附近的堆放灰渣场地大小按( )年排灰量考虑。 A、2 B、5C、8D、1015 17、小城市水源的选择规划中,应设( )个以上取水口。 A、1B、2C、3D、4 18、土地需求者对土地竞标的“价高者得”的方式能够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的配置,需要符合下列假设的( )条件。 A、土地配置完全基于价格、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标准B、土地需求者在选择土地时仅考

7、虑土地的价格因素C、公开的、公平的“价高者得”的竞标方式D、没有政府的干预E、政府采取一定政策 19、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规划实践来看,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是( )。 A、个人层次的参与B、个人与单位共同参与C、社区组织的居民代表的参与 D、单位参与 20、下列关于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的收运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垃圾的处理方式B、垃圾的收运过程复杂,耗资巨大,通常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5070C、垃圾的收集运输方式受到城市地理、气候、经济、建筑及居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D、在城市垃圾的收运过程中,应尽可能封闭作业,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

8、、下列关于屋顶防水构造的原理和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屋面可按个人喜好设置坡度或不设坡度B、屋顶防水构造可分为卷材防水屋面和柔性防水屋面C、一般采用36mm粒径的粗砂粘贴作为保护层D、水泥砂浆找平层一般采用1:23水泥砂浆抹20mm厚作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的平整表面,以便于防水层的铺粘E、保护层有利于防止暴风雨对油毡防水层的冲刷 22、下面( )属于城市中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负效果。 A、由于机场的噪声污染,使得机场周围的房地产贬值B、城市道路的拓展带来沿道路两边的发展C、绿地广场的建设导致其周边房地产的升值和热销D、工厂由于“三废”排放不合标准,污染了大片区域及水体E、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

9、最大利润,尽可能提高建筑容积率,使房屋的日照和通风受到阻碍 23、城市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A、城市土地的一般理论B、土地利用经济C、土地开发 D、土地制度E、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中的经济问题 24、以下( )关于取水点和取水构筑物布局的论述是不正确的。 A、地下水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地下径流上游,取水井尽可能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布置B、地表水取水口宜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C、地表水取水口宜设在河流的支流与主流的汇入口处D、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 25、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 )。 A、城市的形式B、城市的分类 C、城市的发展D、城市

10、的空间组织 26、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了四类高层建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类高层:1116层(最高到50m) B、第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到75m)C、第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到100m)D、第四类高层:40层以上(100m以上) 27、关于环境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B、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C、环境保护投资D、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28、下列关于“模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志尺寸减去缝隙为构造尺寸B、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为基本模数C、基本模数的数值为300mmD、选定的尺寸单位为模数E、模数制分为模数和体制

11、两部分 29、GIS软件的几何量计算功能有( )。 A、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 B、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C、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 D、以上皆正确 30、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用指标去度量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对指标进行筛选,筛选指标的方法有( )。 A、用统计方法进行筛选 B、用概率方法进行筛选C、用传统方法进行筛选D、用经验方法进行筛选E、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筛选 31、下面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判断、解译后获得的往往是对地物的直接信息,会和实际情况有较小出入B、在很多情况下用计算机判读、解译,比用熟练的人工误差小C、城市规划中需要地物的社会属性,但靠遥感只能间接获取,

12、主要还得靠实地调查解决D、遥感信息的获取、解译技术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32、城市土地的使用模式中,提出同心圆城市理论的是( )。 A、BW伯吉斯B、H霍伊特C、克里斯泰勒 D、乌曼 33、城市道路设计中,下列( )情况不需设竖曲线。 A、相邻坡段坡度差小于05 B、外距小于6cmC、切线长小于20m D、城市次干道E、支路 34、雅典卫城的中心是( )。 A、帕提农神庙B、伊瑞克先神庙C、胜利神庙 D、雅典娜铜像 35、关于土地问题的经济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 )。 A、发展中期B、起源时期 C、后期 D、前期 36、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内容有( )。 A、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B、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C、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D、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E、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37、为了适应车辆从一条折线段进入另一折线段需要设置( )。 A、道路平面曲线 B、超高缓和段 C、加宽缓和段 D、平面曲线加宽段 38、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 )年和( )年提出的。 A、1943;1933 B、1940;1933 C、19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