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480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桃花源记课课练:复习篇一: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他是 朝代人,名 , 字 ,号 。(5分)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6分) 便舍船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诣太守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妻子邑人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2分)1、缘溪行 2、便扶向路 3、便要还家 4、各复延至其家 5、咸来问讯 6、皆出酒食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2分)1、便舍船 2、屋舍俨然 3、寻向所志 4、寻病终 5、处处志之 6、寻向所志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2分)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 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不复出焉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古义: 今义: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义: 今义: 六: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32分)1、捕鱼为业 2、渔人甚异之 3、欲穷其林 4、仿佛若有光 5、豁然开朗 6、屋舍俨然 7、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 9、悉如外人 10、黄发垂髫 11、妻子邑人 12、此中人语云 13、及郡下 14、便扶向路 15、欣然规往 16、无问津者 七:翻译下列句子(8分)1、林尽水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 八:桃花源并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社会?(3分) 桃花源记训练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渔人甚异之 2、 落英缤纷( ) 3、复前行,欲穷其林 )4、便舍船 5、 屋舍俨然( )6、豁然开朗( ) 7、屋舍俨然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黄发垂髫( ) 10、 具答之( ) 11、便要还家( )12.延至其家(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16便扶向路( ) 17及郡下( )18.诣太守( ).19说如此( )20、处处志之: 21、寻向所志 22、欣然规往( )23、寻病终 24、后遂无问津者( )二、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三、解释加点的虚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才通人:4、豁然开朗 5、悉如外人 6、乃大惊 7、乃不知有汉:8、咸来问讯 9、不复出焉 10、遂迷四、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后遂无问津者。: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爱莲说检测题(分)

5、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2分)蕃()染()濯()妖()蔓()枝()亭亭()植( )亵()宜( )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填空(每空1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本文选自 。()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 、 的世风。(3)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莲,请写一句有关莲的: , 。四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6、。(5分)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填写字母即可)五作者认为莲代表君子,写出下列句子的象征意义(每题3分)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香远益清”象征:六用原文填空(每句2分)(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七阅读理解1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3分) 2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态度有何不同?(3分 ) 3试分析“菊之爱“有哪两层含义?(3分)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作者对这3种花是怎样的态度?(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