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445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导学案出品人 :缪晓梅 审核人 :关学伟 使用时间: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2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3掌握本文的词语。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知识链接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讳(hui4) 酬(chou2)和 铁箍(gu1) 熹(xi1)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悠游自在:快活的样

2、子。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3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学习过程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山野对歌: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自然、淳朴的本色美村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隆重:人多、时间长、盛妆)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歌美、景美、人美、情美、文化美)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

3、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三、合作探究1、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2、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3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讨论后明确:山野对歌重点写的是年轻妇女;山路漫歌重点描写的是赶

4、马的女孩子;村寨传歌重点刻画的是一个年过七十的吹鼓手。4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先感情朗读相关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作用。山野对歌重点写的是年轻妇女。她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作者描写她胜利时轻松愉快的神 态,拍拍灰土的动作,既表现了山野对歌时活泼欢快的场面,更赞扬了朴素的劳动妇女的聪明机智。山路漫歌重点描写的是赶马的女孩子。作者着力描写她们稚嫩的略带沙哑的嗓音,是为了突出山路漫歌时的淳朴本色美。村寨传歌重点刻画的是一个年过七十的吹鼓手。只见他牙齿早脱光了,但却能十分热情地整本整套地唱歌。唱的内容不

5、仅有爱情故事,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像个“歌库”。作者对吹鼓手的描写衬托了村民们参加盛会的热情,同时也写出云南歌会代代传歌这一特色。5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明确:相同点,都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不同点是,描写刻画人物时方法各不相同。 请学生结合语句作具体分析。例如:山野对歌作者采用由点到面的方法来描写人物。点是对一个年轻妇女的描写,但紧接着在第三段作者说“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继而由点及面泛泛描写众多云南年轻妇女的性情,脸庞,白白的糯米牙,穿着打扮,特别是抓住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来描写了她们的衣裤、围裙、鞋等美丽的装饰。由

6、此可见在这里作者的目的不是赞扬一个妇女的美丽和聪明机智,而是云南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劳妇女的勤劳、美丽和智慧。再如,山路漫歌,作者在刻画赶马的女孩子时,并没有对她们的外貌进行更多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对云南美丽风光的描写来侧面烘托赶马女孩的美丽,歌唱的优美动听。村寨传歌中对吹鼓手的描写着重年龄和会唱的歌之多,以此表现云南歌会参加人员广泛,风俗久远,为群众盛会的特色。6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学生讨论后明确:(1)人物刻画为主题服务,不能脱离文章主题独立描写人物;人物刻画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正面描写,可以侧面烘托,特别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衬托人物是一个好办

7、法;可以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概括地描写一类人。布置作业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

8、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学生分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先朗读人物描写片断;结合人物描写中具体语言作分析。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总结:(1)对人物

9、外貌的描写可以写实,更可以写虚。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过去我们更多进行的是简单的衣着、面容、神态等的描写,以写实为主,但今天比较过后明白了:人物外貌描写同样可以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2)在描写外貌时,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 的导学案出品人 :缪晓梅 审核人 :关学伟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门楣、苋菜、籍贯、肃然起敬、囊萤映雪”等词的读音、字形。2、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4、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

10、者的思想感情。5、培养自己关注日常生活的习惯,引导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学习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自己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3、培养自己关注日常生活的习惯,引导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2.关于端午节。新课标第一网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人认为它源于纪

11、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汨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请你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诗词

12、等;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腌蛋( ) 粽子( ) 朱砂( ) 硝药( ) 元稹( ) 络子( ) 车胤( )浙江( ) 门楣( ) 苋菜( ) 籍贯( )肃然起敬( ) 大襟(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莫名其妙:(2)、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与有荣焉:(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4)、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囊萤映雪: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1)、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

13、蛋呢! ( )(2)、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 )(3)、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 )4、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 ,江苏 家。(2)、“曾经沧海难为水”选自 代诗人 离思中的诗句,下句是 。5、课文中作者写了哪些风俗? 6、选词填空。 (1)、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 (A、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2)、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 (A、大概 B、也许 C、肯定)是不行的。 (3)、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7、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C、无作用,纯属多余。D、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8、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框架进行构思的? 二、合作探究 1、抽查预习情况。2、文章主题写家乡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如此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3、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