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4424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35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藤野先生导学案 出品人:胡伟燕 审核人:关学伟 使用时间:学习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课文相关资料: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

2、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学习过程:导入新课。 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介绍时代背景: 4快速阅读课文 a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b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 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6、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 7、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 (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

3、留学生的形象? (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小组内群学,(注意:组长不能包办,只负责记录和总结补充归纳,明确展示的要点)8、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 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1预习第二部分。该部分可分几个大层次?各层次写了些什么内容?概括各层层意。 品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品读部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6-23) 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 2、概括出在仙台我与藤野先生交

4、往的事件,从而进一步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四、研习课文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课堂小结:研习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

5、 布置作业。 中考连接:注音:绯红:宛如:流言: 畸形:匿名:发髻:再塑生命导学案出品人:胡伟燕 审核人:关学伟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生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学习重点、难点: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知识链接: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教学方法】新课标第一网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

6、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生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本篇文章的题目是再塑生命,大家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回答要求: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 光辉的起点: _ 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 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 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

7、了_谈谈对“重塑生命”的理解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X2、同学们,“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小结: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课堂小结:探究与讨论: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你认为莎莉文教给海伦最重要的东

8、西是什么?总结并布置作业中考连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我们的爱可以重塑他们的生命,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让我们一起说:我爱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 光辉的起点: _ 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 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导学案出品人:胡伟燕 审核人:关学伟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3、品味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学习难点】

9、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学法指导】: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以“我的第一本书”为抓手,探讨文中的父子深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资料链接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教学方法】新课标第一网1以学生自读

10、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1)注音:迢迢( )( )晾晒( )掺和( )( )马鬃( )泪水盈眶( )( )哄堂大笑( )挎着( )(2)释义: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3)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二、学习研讨(一)、整体感知(二)、合作研讨赏析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本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地叹着气”?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父亲一位怎样的人?课堂小结: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作业布置:作者的这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中考链接: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揣摩人物的心理,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