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1947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1第十章第一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制备气体的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药品H2O 2与MnO2石灰石和稀盐酸稀硝酸和铜片KMnO4与浓盐酸装置解析:选C。作为发生器的试管口向下倾斜,不能盛装液体,所以C项的装置不能用来制备NO。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是氨气发生装置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 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选B。装置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选项A错误;装置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选项C错误;装置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选项D错误。3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很多。现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过

2、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为反应物制备氧气,在同温同压下,制取的氧气体积相同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221 B122C212 D111解析:选B。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和2,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设生成的氧气为1 mol,则过氧化氢中氧元素要失去2 mol电子,而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氧元素需要失去4 mol电子。4(2014吉林油田调研)有关气体制备所用试剂及检验气体所用试剂完全正确的组合是()ACO2;大理石和稀硫酸、澄清石灰水BCl2;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品红溶液CO2;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DNH3;NH4Cl固体和CaCO3固体、湿

3、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解析:选C。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上使硫酸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不能持续生成CO2,A选项错误;制取Cl2应用浓盐酸且检验Cl2应用该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B选项错误;应该用熟石灰与NH4Cl反应,D选项错误。5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解析

4、:选B。根据此反应的原理可知,该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溶液的反应,所以排除A项;此实验装置可能会逸出一部分气体,所以有毒的气体不适合用这一装置,故排除C项;硫酸钙为微溶于水的物质,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D项不符合题意。6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成员讨论下列、四种仪器装置的气体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A装置:可以用来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水顺利流下C装置:不能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D装置:先从口进气收集满二氧化碳,再从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解析:选C。甲中可以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从而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A项正确;乙中橡皮管维持漏斗和烧瓶中压强相同

5、,从而使水顺利流下,B项正确;丙中通过观察甲、乙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项错;NO的密度比CO2小,可以通过向下排CO2法收集,D项正确。7下列对气体的制备或性质检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选A。HCl极易溶于水,易造成倒吸,B项错;NO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无法做喷泉实验,C项错;盛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该向下倾斜,D项错。8(2014泰州质检)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解析:选D。A中大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中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采用B装置得不到NO;C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集气瓶中的进气导管应比出气导管要短,C错误;D装置合理

6、。9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X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选项气体试剂现象结论ASO2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氧化性BC2H4溴水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CX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X不一定是CO2DCl2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有酸性和漂白性解析:选C。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还原性,故A不对;乙烯密度小于空气,不可用此装置收集,B不对;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氯气,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且其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不对。10(2014广州模拟)下列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C。A项,洗气时应为长进短出,错误。B项,

7、乙醇与乙酸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长颈漏斗中水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正确。D项,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错误。11(2014青岛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氮氧化物气体与烧碱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若碱液可快速、充分吸收产生的氮氧化物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则广口瓶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B若将A与C连接,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中C无论A连接B还是C,打开止水夹,均无明显现象D若将NaOH溶液换为水,可以用这套装置验证氨气易溶于水解析:选D。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由广口瓶

8、进入烧瓶中,若将A与C连接,打开止水夹,则广口瓶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A、B、C错误;氨气溶解于水也可以形成负压,应用该装置可以验证,D正确。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盐酸,B为MnO2,C中盛有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出现浑浊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D上述实验中仪器D都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解析:选B。本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A项不发生反应,B项生成CO2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产生NH3,溶于水生成NH3H2O,与AlCl

9、3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沉淀不与NH3H2O反应;装置中仪器D起防倒吸作用,不能换作长玻璃导管。13(2014东北大联考)三氯化硼(B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乙硼烷(B2H6),也可作有机合成催化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下列装置制备BCl3(已知BCl3的沸点为12.5,熔点为107.3 ;2B6HCl2BCl33H2)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3)装置E的两个作用是_、_;实验中若不用装置C,可能产生的危险是_。(4)BCl3遇水产生大量的白雾同时生成硼酸(H3BO3),其反应的化

10、学方程式为_。解析:实验过程为:制备氯气(装置A)净化氯气(装置C、F)发生装置(B装置)收集装置(装置D)尾气处理装置(装置E)。实验中若不用装置C,则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能与B发生反应生成H2,氢气与氯气反应可发生爆炸。BCl3与水反应属于广义的水解,生成B(OH)3(即H3BO3)和HCl。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2)aedjkbc(cb)fg(gf)h(3)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U形管吸收多余氯气H2、Cl2混合受热发生爆炸(4)BCl33H2O=3HClH3BO314(2014福州质检)过氧化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无机化工产品,常温下是无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酸,

11、难溶于水和乙醇等溶剂。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沉淀(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1)X仪器的名称是_,仪器B的作用是_。(2)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_。(3)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 的低温下进行,原因是_。(4)生成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实验室通常利用Ca(OH)2和NH4Cl加热法制备氨气;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应有防倒吸装置。双氧水通过分液漏斗X进入低温的三颈烧瓶,发生化学反应: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答案:(1)分液漏斗防倒吸(2)Ca(OH)2和NH4Cl(3)低于0

12、,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CaO28H2O也会失去部分结晶水(4)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或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15(2014湖南五市十校联考)“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NaClONaClH2SO4=Na2SO4Cl2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利用此原理制氯气并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_,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_。(2)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Na2SO3溶液中,写出氯气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解析:(1)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时,会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为了检验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需要干燥氯气作对比,因此需在原装置中A、B之间增加干燥装置(2)氯气通入亚硫酸钠溶液中,将SO氧化为SO,自身被还原为Cl。(3)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所以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即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含有HCl。答案:(1)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反应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