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3787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作业题解析(11份打包文本22 第2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x)属客(zh) 窈窕(tio) 枕藉(ji)B桂棹(zho) 斗牛(du) 幽壑(h) 和诗(h)C嫠妇(l) 愀然(ji) 酾酒(sh) 扁舟(pin)D舳舻(zhu) 匏尊(po) 横槊(shu) 消长(zh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目遇之而成色 色:颜色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正襟危坐 危:危险C而今安在哉 安:哪里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D抱明月而长终 抱:胸怀逝者如斯 斯: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舞幽壑

2、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侣鱼虾而友麋鹿A/B/C/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望美人兮天一方D挟飞仙以遨游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赤壁赋全文,回答59题。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停留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赋:吟诵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往:流逝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既然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B.C. D.7本文是按照“乐悲乐”的感情变化来写景、抒情、议论的。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3、全乐或全悲之因的一项是(3分)()A.B.C.D.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全文通过写景来贯穿整条脉络。“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B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同时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得以层层展现。C全文骈、散交错使用,错落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颇具文赋色彩。D第4段从“变与不变”与“取与不取”两个角度来论述自己的主张。在“取与不取”这个角度,重点讲的是不取。如“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9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3分)译文:_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译文:_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5、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注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迁到临皋亭。蒙茸:杂乱的草。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6、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冯夷:水神。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畴昔:往日,指昨日。畴:句首助词,无实在意义。悟:醒。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迫近,靠近B履巉岩,披蒙茸 披:拨开C予亦悄然而悲 悄然:静默的样子D道士顾笑,予以惊悟 顾:只是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B.C. D.12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前赤壁赋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如何?试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答:_13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顾安所得酒乎?”归

7、而谋诸妇。(3分)译文:_(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5分)译文:_四、语言运用(10分)14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的句子,再写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6分)人能做到旷达,实在不简单。旷达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界的乐观,是对时代的热爱,是对生活的迷恋。胸怀浩大,但不是野心膨胀;目光深远,但不是肆意贪婪。旷达是崇高的思想修养与伟大人格的自我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在花环。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是草莽间个人主义的放大;_。15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4分)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_答案解析第2

8、课时测试与反馈1AB项“斗”读du,C项“愀”读qio,D项“舳”读zh。2CA项色,景色;B项危,端正;D项抱,以臂合围持物,引申为“偕同”。3A:动词的使动用法/:方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方位名词作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4D参见“文本互动”。5D既:已经。6CA项动词,“到去”、“往”/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表修饰/介词,“在”。C项都是副词,“互相”。D项转折连词,“却”/连词,表并列。7CA项写景,全是“乐”之因。B项写景,议论,全是“悲”之因。C项抒情,“望美人兮天一方”,作者当时遭贬,已融入悲情;议论,是“乐”之因。D项写景,议论,全是“乐”之因。8D重点讲“取

9、”。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无穷”,应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9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接。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那万顷浩荡渺远的江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各的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该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取。10D“顾”,动词,“回头看”。11CA项介词,“到”/介词,“在”;B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C项都是形容词词尾;D项副词,“但是”、“只是”/副词,“岂”、“难道”,表反问。12后赤壁赋是“乐悲惆怅迷茫”。前1、2

10、段写游前,写乐。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第3段写游中,写悲。当作者一人独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生出凄清、忧惧之感,“予亦悄然而悲”。这种“悲”来自于景物。前赤壁赋是秋季的明朗清丽,而此时则是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景物的阴森使他想到自身的遭遇,故悲。第4段写游后,写茫然无绪的惆怅失意。作者入睡后梦见曾化作孤鹤的道士。鹤形貌出众,有高雅、超凡脱俗的特征,常被作为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可其“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表露了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苦闷。终至于”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将苦心与希望糅合在诗化的境界中。13(1)“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2)我也感觉忧愁悲伤,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农历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