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3077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2015济宁)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得越快B卫星只能作为传送电视信号的中继站C物体间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方向性D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属于可再生能源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卫星中继通信;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能源的分类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为光速,与频率大小无关;能量在转化中具有方向性,即由电能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全部转化成电能;能量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但不能够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

2、能量的转移也是有方向性的;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解答:解:A、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为光速,与频率大小无关,故A错误;B、由于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类用通信卫星作中继站,但卫星并不是只能作为传送电视信号的中继站,故B错误;C、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是具有方向性,故C正确;D、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的传播、卫星中继通信、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分类,知识点较多,属于基础题2(

3、2分)(2015济宁)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明确焦距大小,其次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30cm2f,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A正确B、由图可知,u=15c

4、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而图中v=15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B错误C、由图可知,u=27cm,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而图中v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C错误D、由图可知,u=7cm,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不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3(2分)(2015济宁)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B图乙:因为箱子受

5、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D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平衡状态的判断;力是否做功的判断专题:运动和力分析:A、箱子在水平方向除了受推力作用,还受摩擦力;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CD、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解答:解:A、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箱子还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与推力平衡,合力为零,并不是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A错误;B、箱子静止,是因为小夏对箱子的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B错误;C、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但箱子并未在力的方向上

6、移动距离,所以推力并没有做功,C错误;D、由丙图知,小夏跌倒后,箱子由于惯性继续滑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功的概念和判断,难度不大,重在理解4(2分)(2015济宁)如图所示的各图中,不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B力F的力臂lC电灯的安装D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考点:光的反射;力臂的画法;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家庭电路的连接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A、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力臂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C、安全用电原则:开关接在火线上;D、根据安培定则分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5

7、0=40,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40,故A正确;B、力臂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图中表示的是力F作用线的一部分,不是力臂,故B错误;C、安全用电原则:开关接在火线上,零线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符合要求,故C正确;D、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方向为电流的绕行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螺线管N极方向,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力臂的画法,安全用电原则,安培定则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5(2分)(2015济宁)生活处处有物理以下是小夏对几处生活情景的分析,正确的是()A投入水中的石块没有漂浮在水面上,说明下沉的物体并不受浮力B人远离平面镜常常感

8、到像变小,说明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距有关C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D教室内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八盏灯,说明这八盏灯是串联的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若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沉;B、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像的大小与物距无关;C、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叫热传递;D、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若要一个开关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则需将此开关安装在干路上解答:解:A、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下沉时因为浮力小

9、于重力,A错误;B、人远离平面镜常常感到像变小,是因为视角变小造成,平面镜成像大小并未发生变化,B错误;C、冬天用热水袋暖手,热从热水袋传递给手,属于热传递,C正确;D、教室内的各个灯时并联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八盏灯,是因为开关在干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浮力、平面镜成像、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家庭电路的有关连接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6(2分)(2015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ABCD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

10、顿提出了原子论;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解答:解: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则顺序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7(2分)(2015济宁)如图所示是小夏在学习中的一些总结,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BCD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物理规律进行回顾,明确具体的内容,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

11、式,按照物体运动过程的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按照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此选项正确;B、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此选项错误;C、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此选项正确;D、材料按照导电性差异,可以分为超导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此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选项间基本无联系,考查的是我们对基本规律的熟练程度8(2分)(2015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

12、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

13、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9(2分)(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

14、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考点:分子的热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