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3059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集体备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认识三角形主备人张传山复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学准备课件课型、课时新授 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一、情境引入X k B 1 . c o m1.课件出示第75页例1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

2、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互学探疑二、交流共享新 课 标 第 一 网(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1.画三角形。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1)请同学们在小组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教师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1)出示题

3、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展示学生的画法。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w W w .X k b 1. c O m组织全班交流共学解疑(三)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1.课件出示例2人字梁图。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有什么特点?结合投影图说一说。2.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教师结合图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新 课 标 第 一 网学生独立观察图。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助学释疑三、反馈完善1.完成第76页“试一试

4、”。提问: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2.完成第76页第1题。课件出示:画出三角形底边的高。 底强调: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先让学生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交流画法。引导学生得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评学再疑四、反思总结http:/w w w .xkb1. com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主备人张传山复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计算观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和大于第三边。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

5、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课型、课时新授 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一、谈话引入1.举例:哪些物体是三角形?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互学探疑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2.操作交流。学生回答预设:新 课 标 第 一 网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选择5c

6、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操作交流小组合作(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小组交流。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追问:第种情况和第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引导学生认识到:第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共学解

7、疑3.探索规律。师:我们已经知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1)布置探索任务。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2)学生独立探索。(3)交流汇报。4.验证规律。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单位:毫米)(3)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4)总结规律。提问: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w W w .x K b 1.

8、c o M学生独立探索。交流汇报。5.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引导学生得出: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第种情况:4+58、4+85、5+84;第种情况:4+25、4+52、5+24。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助学释疑四、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9、评学再疑五、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全课总结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主备人张传山复备人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探究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课件课型、课时新授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一、谈话引入新- 课 -标 -第 -一 - 网1.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知识。指名学生口答。2.认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追问:

10、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3.导入新课。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引导学生说出90、60、30。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 、45、45。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互学探疑二、交流共享1.量一量,算一算。(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2)汇报交流。由于学生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学生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但一定会接近180。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

11、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学生操作w W w .X k b 1. c O m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学生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和计算。共学解疑 三.拼一拼,看一看。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引导得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师:刚才同学们通过

12、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提问: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助学释疑四、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要求学生先计算,再汇报结果。2.完成 “练习十二”第10题。这道题也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自学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3的度数的?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评学再疑五、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新- 课 -标 -第 -一 - 网课题练习十二主备人张传山复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学重、难点加深对三角形定义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课型、课时新授 基本结构内 容 和 过 程学生活动(五学)教师活动(五探)个人复备引学质疑一、知识再现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三角形有哪些特点?板书课题互学探疑二、基本练习1.第1题。画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道题中第三小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不用重新画,只要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标出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