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053057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学案 29会考说明例题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据列子天瑞记载“把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回答101、102题。101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10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B C D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03 -106题。 10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0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

3、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10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 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10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世界统一于精神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天地合而万物生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 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回答107、 108题。 107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

4、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 B C D 108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 B. 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 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109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

5、永恒性 D矛盾统一性11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 和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11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白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

6、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1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架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 C规律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13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联系。 A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114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创造了丰富的

7、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一一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一一人脑的生成 ABCD 115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A B C D 116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17物质和意识的辩

8、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 B C D 简答题13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匮乏问题相当突出O为了多生产粮食,人们“毁林造田” “围湖造田” “以农代牧”,其结果,不仅使粮食增长十分有限,还导致了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灾 害频繁发生。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应运而生。在新的价值观下,人们开始“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退耕还草”。 从哲学上看,“毁林造田”“围湖造田”“以农代牧”的做法违背了_规律客观性_。问答题18小区里新建起几座漂亮的建筑,该如何修

9、路呢?建筑师建议空地全部种草。一段时间过后,草地上踩出了几条错落有致的小路,于是根据踩出的小路建成了人行道,并在两旁栽种花草树木。小区居民都说:这 几条小珞比大楼更漂亮。 运用有关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这几条小路受到小区居民的称赞。参考答案: 主观符合客观,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回答118120题11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科学实验性 A B C D 119实践

10、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B C D 120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21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 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11、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的 C真理有时不是客现的 D人们的认识能力不阳,水平认识就不同 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122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是一个包

12、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A B C D123上图漫画中的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其工作态度令人敬佩,而工作方法值得商榷。从哲学上说,这样的人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思想解放,创造性工作 D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124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矛盾 B.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 共性与个性125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处”做过科学的解择,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客观性 B物质性 C规律性 D可知性简答题17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真理是_具体的有条件的 _

13、。问答题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田径比赛中,4100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回答126128题。 126只有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是因为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的功能是部分功能的总和 1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A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B善与恶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D运动时绝对的静

14、止是相对的134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A.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简答题18唯物辩证法主张用_、_、_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_和_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现状与它的_和_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_,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_。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