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29667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宁波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0:16 Na:23 S:32 Cu:64 I:127一、选择题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粗盐溶解时,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2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2、正确的为(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是有机物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解:丙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丙是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乙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是氧气,故甲的化学式为H2O2,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错误;B、甲不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属于有机物,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错误;D、乙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D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解: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

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4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B红色铜丝

4、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解:A、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A正确;B、铜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C正确;D、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而自己还原成铜,故D正确故选:B5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l0g16的CuS0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产生蓝色沉淀0.98g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C所得溶液的Na2S04质量分数大于9.5D所得的Na2S04溶液质量与原CuS04

5、溶液质量相等二、填空题6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1)该钝化液pH 7。(填“”、“”或“=”)(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3)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金属单质的细微颗粒,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解:(1)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所以该钝化液pH7;(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2(+1)+2x+(-2)7=0,所以x=+6;(3)锌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故答案为:(1);

6、(2)+6;(3)银7右图表示NaCl、Na2C03、AgN0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问可以发生化学反应。(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两溶液之间。(填字母)(2)E是 溶液,(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溶液解:(1)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碳酸钠会与硝酸银、氯化钡、盐酸反应,硝酸银会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盐酸反应,氯化钡会与碳酸钠、硝酸银反应,盐酸会与硝酸银、碳酸钠反应,通过分析题中的转化关系可知,D是硝酸银,E是氯化钠,B是碳酸钠,A、C是盐酸、氯化钡,但是B、D之间少个反应关系;(2)通过推导可知,E是氯化钠溶液;(3)A和B反

7、应有气体生成,所以A是盐酸,C是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1)B、D;(2)氯化钠;(3)氯化钡三、实验探究题8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气体x的化学式为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老师

8、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ba。(填“cd”或“dc”)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解:(1)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因此铁和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2)气体X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故填:SO2(3)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顺序为:ecdba;因为反应前锥形瓶中含有空气,加入稀硫

9、酸时,锥形瓶中的一部分空气会被排出,即使没有氢气进入盛有水的试剂瓶中,a处也会有水压出故填:cd;反应前锥形瓶中含有空气四、解答题9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1)表格中m=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予质量为 。实验次数金属质量(g)金属氧化物质量(g)l45.084.9245.085.1345.085.O平均值45.0m解:(1)通过计算可知,平均值为:(2)金属元素质量是45g,所以氧元素质量

10、是85g-45g=40g,所以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所以(2x):(316)=9:8所以x=27故答案为:(1)85;(2)9:8;(3)2710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0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S02+I2+2H20=H2S0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0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测试步骤: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l.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l000mL溶液。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把l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l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02气体主要来自于 燃烧。 (2)步骤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 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 色。(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0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