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27497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公输盘服(被说服)2请说之(解说)3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7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方法来)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9环而攻之(包围)10多助之至(极点)11天下顺之(归顺,服从)12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1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15委而去之(放弃)16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17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1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19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20蹴尔而与之(用脚

2、踢)21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22妻妾之奉(侍奉)23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2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2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26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2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28非梧桐不止(栖息)2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为人所信服)3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31一鼓作气(振作)32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3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3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尽力做好分内的事)3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36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接受)37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指身高)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3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40能谤

3、讥于市朝(议论)4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42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43且焉置土石(哪里)44年且九十(将近)4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二)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3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4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讲道义)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7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作动词,震慑)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

4、动词,巩固)11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12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1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14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15行拂乱其所为(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16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动用法,使坚忍)17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18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19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20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21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22齐师败绩(名词作动词,大败)23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作动词,穿戴)24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2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26吾妻之

5、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28面山而居(名词作状语,面向着)29帝感其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感动)30惩山北之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说:(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2)请说之(说明,解释)2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3)能谤讥于市朝(指公共场所)(4)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3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4起:(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出发,动身)(2)子墨子起,再拜(站起身)5子:(1)子墨子

6、闻之,起于鲁(夫子,先生,老师)(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您)6见:(1)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2)胡不见我于王(引见)(3)于是见公输盘(召见)(4)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露出)7争:(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争夺)(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直言劝告)8已:(1)胡不已乎(停止)(2)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9类:(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种类)(2)不可谓知类(事理)10虽:(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愉快)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

7、挡)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7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8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9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10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1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13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14始一反焉(通“返”,往返)15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16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1之:(1)长跪而谢之(他,指

8、唐雎)(2)时人莫之许也(代词,指这件事)(3)先帝称之曰能(他,指向宠)(4)彼其受之天也(它,指聪明才智)(5)辍耕之垄上(往,到)(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7)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8)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造云梯之械(这种)(10)天下顺之(他,指得道者)(11)公将鼓之(音节助词,不译)(12)登轼而望之(他们,指齐军)(13)由此观之(代词,这件事)(1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样的)2为:(1)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2)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3)必为有窃疾矣(是)(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制造)(5)此为何若人(是

9、)(6)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7)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为了)(动词,做,接受)3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由于)(4)困于心(介词,在)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1吾义固不杀人。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地杀人。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同这个害偷盗病的人的情况一样。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

10、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会因此灭亡。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可以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轻蔑地呼喊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愿接受。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应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的本性。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小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凭实情处理。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10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11甚矣,汝之不惠!你呀,太不聪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