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51521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业生产管理培训课程(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k 服装业生产管理课程引言 :-時常聽到在製衣廠工作的管理人員說他們的工廠是以流水形式生產成衣, 但當我到廠房探訪他們時, 十居其九都會令我有點失望, 因為不少管理人員吳誤以為分科生產便流水作業的模式, 亦有不少管理人員認為成衣製造是非常困難以流水形式生產, 所以他們的生產線仍保留著六十年代的傳統模式。 不錯, 他們的理論都有正確的一面, 分科作業(即分部門)專門化生產單一工序是流水作業的開始或必須的步驟, 雖然成衣製造的工序繁複, 如能強化管理, 加上工業工程的應用技術, 相信仍能成功地把傳統的生產模式改良為流水式生產線。管理流水式生產線的技巧, 在企業內的企業文化與傳統式的生產線截然不同

2、, 最前線的管理人員(即組長或車間指導員)需有基本的生產管理及工業工程的知識, 但一般書本及訓練課程太艱深難明, 令一般管理人難以學習到所需的知識, 但一些能完全掌握所需理論的員工, 一般又缺乏成衣生產的經驗, 形成這方面的改進非常緩慢。為方便成衣業的管理人員提昇其管理能力, 筆者特別搜集了有關的基本理論, 以簡單化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1. 香港製衣工業1. 1香港製衣業的發展過程一九五零年, 香港只有41間製衣廠, 僱用1,944名工人,約佔本港工廠總數2.8%及佔本港製造業僱員總數2.4%.在五十年代, 大量資金、創業人才和廉價勞工從中國湧入, 本港製衣業藉此迅速發展。 製衣業在六、七十年

3、代繼續蓬勃發展。六十年代初期, 製衣業超越紡織業成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 也是製造業中僱員最多的工業。由於製衣業涉及較為勞工密集的工序, 該工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那幾年間本港有大量廉價勞工供應。但是, 香港的工資現己提高, 而工資低廉的亞洲競爭對手也發展了製衣業, 廉價勞工這個優點便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逐漸消失。出口數量受到限制, 加上生產成本相當高昂, 促使製衣業提高產品質量, 增加出口項目的價值及發展新產品, 其中包括用各種混合纖維製造的高檔時裝。八十年代製衣業因應市場對高質素及時髦服裝的需求, 繼續發展。現在生產的服裝, 由高級時裝至簡單的衣服配件, 應有盡有。在出口市場上, 製衣業面對激

4、烈的競爭, 因此越來越明白到自動化生產的重要性。很多製造嘜針織衣物的廠商裝置了電腦輔助設計儀器, 以及自動化電腦輔助針織機器。在其他成衣製造方面, 較大的工廠也通常設有電腦輔助紙樣放碼及排機器、繪圖機以及自動裁剪機。近年本地製衣業己逐漸向高檔市場發展, 並建立起高質時裝的形象。香港亦成為亞太區內著名的成衣採購中心, 既吸引到大批生產簡單貨式的定單, 亦吸引到小量高價成衣的定單。前一類定單(受配額限製的除外)通常交予該行業設於華南地區的生產基地製造, 而後一類小量高價成衣則由本地工廠生產。除了有限的外地加工, 受香港的出口配額限制的產品, 必須在本港製造, 以符合香港產地來源規定。1.2 香港製

5、衣廠的規模和結構 在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七零年間, 工廠數目以平均年增率24.9%增至3,491間,僱用人數以平均年增率24.6%增至148,025名。一九七五年, 香港有8,047間製衣廠(佔製造業工廠總數25.9%), 聘用257,595名工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7.9%), 成為製造業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工業。由一九七五年至八十年代中期, 該工業以價值計算, 續有增長, 但佔整體製造業的比例, 則開始下降 : 在一九八七年製衣廠的數目達到高峰, 共有10,556間, 但郤只佔當時製造業工廠總數20.9% 。同樣地, 製衣業在一九八六年所聘用的工人數目也達到高峰,共有299,932人, 佔當時製造

6、業僱員總數34.5%。 此後,工廠數目降至一九九二年的6,980間(佔製造業工廠總數16.6%), 而同期僱員人數則降至186,607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2.7%)。 不過, 製衣業仍是製造業中最大的行業, 規模是紡織業的兩倍有多。製衣廠的規模普遍比以前小。在一九七五年之前, 製衣廠平均聘用超過40名工人(一九六五年平均多達58名), 但到了八十年代, 製衣廠的平均僱員人數一直逐漸下降至平均每廠30名工人。1.3 香港製衣業的出口業績本港製衣業的產品出口值, 從一九六零年的10.1億元增至一九九二年的771.56億元,平均年增率為14.5%。自六十年代起, 製衣業已是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 佔

7、本地產品出口總額30% 以上。除了一九七五年全盛時期的44.6% 外, 所佔比重一般在30%至36% 之間。一九九二年的數字為33% 。以價值計算, 香港在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五年間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地區 (除了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被意大利超越外) 。一九八六年, 意大利再次佔第一位, 並一直保持該位置。從此香港便一直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地區, 只在一九八八年一段短時間內為南韓所超越。在一九九二年, 香港隨中國和意大利之後, 為世界第三位成衣出口地區。1.4 香港製衣業有利因素香港的製衣業以經驗及技術見稱, 並在海外享有製造優質衣物的聲譽。製衣業有熟練員工, 可以生產各式各樣的衣物, 不但

8、可大批生產, 也可生產特定項目。他們可以就顧客自行設計或指定的成衣樣辦提供專業意見及協助。此外, 製衣業經常因應市場需求及時裝潮流的轉變而作迅速反應, 試驗利用全新及更先進的衣料, 並深諳管理之道, 以求符合顧客的需求。製衣廠以中小型為多, 這是製衣業的有利因素。這些工廠製造多種款式的時裝, 並能夠在一個有效率的分包網絡下, 配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本港製衣業越來越注重品質, 並能準時迅速交貨, 因此聲譽日隆, 競爭力亦隨之提高。香港的製衣業也得到一些輔助工業的幫助。這些工業提供線、拉鏈、鈕扣、扣件及標簽等配件, 以及一些對於生產時裝極為重要的多類型花邊。織造、針織及加工漂染廠亦為製衣業提供部

9、份所需布料。1.5 香港製衣業限制因素和其他工業一樣, 製衣業在聘請和保留員工方面也碰到困難, 這是因為很多工人都受到正在擴展的服務行業吸引。服務行業通常給予工人較高的工資、較佳的工作環境、以及較有社會地位的感覺。隨著工資上升及生產成本高漲, 香港面對其他低工資生產地區的強烈競爭。自從一九八六年中以來, 操作員短缺問題一直未有改善。此外, 香港為離岸製造業擔起支援中心的角色, 提供設計、商品推銷、品質控制、搜集原料等支援服務, 業內郤嚴重缺乏從事此類支援服務的熟練員工。本地紡織業的生產量減少亦對製衣業廠商造成打擊, 因為製衣業非常倚賴本地所生產和供應的高質紡織紗線和布料。事實上, 迅速提供紡織

10、樣辦正是製衣業能保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可是, 本地紡織業並未為製衣業提供完備系列的梭織及針織布料。織造業主要生產厚身棉質製品, 例如斜紋棉布; 而環形針織業則大多生產棉質布料供本地耗用。因此, 製衣業如需用人造織纖維輕質布料或混纖布料, 就要倚賴進口物料。過往香港在優質成衣方面, 比低成本出口地區具競爭力, 並較能在短時間內更有效率地完作製造過程。可是隨著其他地區的發展迅速, 與香港的領導地位距離漸漸縮短。此外, 這些地區亦已能生產為市場接受的優質成衣, 跟香港的優越地位也漸漸拉近。美國及西歐的零售業在決定買貨時, 愈來愈強調短周期及迅速補給, 香港在這方面由於遠離這些市場, 因而失去地利。與

11、紡織業一樣, 製衣業的發展亦因各主要市場限制香港成衣的出口數量而受阻。在一九九三年, 香港的紡織及製衣產品出口總額的59.9%(沒有製衣業的單獨分目) 受到出口數量限制。由於主要市場如美國和歐洲聯盟等對香港產品出口施加限額, 製衣業在產量上的增長因而受到限制。1.6 香港製衣業的前景 面對在數量上的限制, 香港廠商現正製造更高質素及增值額更高的出口產品。由於保留業內工人及聘請新人遭遇困難, 製衣業因而需要長期的人手計劃及發展, 使業內有足夠的技術人手, 應付未來的需要。香港製衣業的長遠發展, 端視其是否有能力製造增值額更高的產品、實施生產多元化和開拓新市場。本港廠商深明這點。日本在很多出口製衣

12、產品的廠商眼中, 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大市場, 而廠商已經在日本展開深入宣傳活動。另外, 由於人口眾多而居民生產日益富足, 中國是本港製衣業廠商已開始進軍的另一個龐大市場。其他活動如東南亞、東歐等, 亦有極佳前景。由於近年來香港勞工短缺, 地價及租金飛漲, 部分本地廠商已經將勞工密集的生產工序, 及較低檔和不受出口數量限制的產品的製造工序, 遷往中國進行。不過, 如果最終產品要輸往實施限制的市場, 可遷往香港以外地方進行製衣的工序, 則受香港產地來源的要求的限制。如果產品在香港製造而部分在中國加工, 貿易署現負責執行一項特別外地加工安排, 確保只有符合香港產地來源規則的產品, 才取得香港產地來源資

13、格。烏拉圭回合有關紡織品及製衣品之協議將在一九九五年實行, 根據這協議在未來十年內, 過往受制於多纖協議所簽訂的紡織品雙邊協議的數量限制, 將逐步放寬。預期在該十年協議的後期, 始會放寬有實質貿易利益的產品的限制。因此在未來數年內, 這協議對香港製衣業架構所產生的影響將是微乎其微。製衣業的生產會繼續以香港為基地, 但為保持競爭力, 產品亦會繼續轉向高檔及集中於生產高品質成衣。由於紡織及製衣業所受的數量限制, 將於該協議的後期逐漸大幅放寬, 相信屆時製衣業在結構上將會重組; 並會把簡單的生產工序遷往低工資地區, 而在香港維持一定程度的生產, 以便發展產品及培訓管理及技術專才。1.7 世界性製衣業

14、的趨勢 1.7.1買家的要求 製衣業在全球的競爭日益劇烈, 為減少風險, 買家將落單與交貨期縮短, 大部份買家都傾向於工廠能生產迅速回應的訂單。部份資本雄厚的入口商都成立跨國的生產基地, 直接的控制有助於發展迅速回應的訂單及改善品質, 亦有部份入口商有實力的製衣廠商聯盟以增強競爭能力。一些從事由零售直至生產的商家, 甚至爭取能在七天的補貨期, 即是說零售店鋪當天售出的衣服, 七天後便可從工廠生產及補回店鋪。除了迅速回應的新概念外, 買家亦較喜歡小批量多款式的入貨方式, 進一步增加在生產方面的壓力。 為提高自己牌子的形象, 買家都不斷地提高品質要求, 甚麼全面品質管理, ISO 9000等等,

15、相信愈來愈受買家歡迎。買家為保持自己的競爭能力, 亦向一些工資低廉的地區提供技術性的支援, 最終期望此等國家能供應價廉物美的貨品給他們。東南亞的落後國家, 例如中國已發展了十年, 成為全球最大的成衣生產基地, 但成本亦上升了數倍。其他如: 越南、寮國等更落後的地區亦開始發展其製衣業, 大勢所趨是消費者能買物超所值的貨品。相信在世界性製衣業的新趨勢下, 買家傾向要求廠家 : -短交貨期高品質 更具競爭性的價錢廠商為滿足買家的要求及本港製衣業為維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各方面不斷改進, 以求提高應變能力, 減低成本, 令客戶保持低存貨量, 及增添產品的價值。在整個製造過程中, 從處理訂單至分銷

16、, 無不在改進。1.7.2近期科技發展 香港廠家現在雖然普遍使用電腦輔助設計系統、製衣放碼系統及排嘜系統, 但使用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及電腦統籌生產系統的郤為數不多。程式拉布系統可將數十卷布按照預計的拉布長度, 疊布厚度和拉布方式要求, 上機拉布, 而整個過程是全自動的。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另一種應用方法, 便是使用設有上下迴旋刀片的電腦剪布機。此外, 目前正迅速發展的鐳射光束裁剪機、高壓水柱裁剪機和超音波裁剪機, 可切割層數少的布料, 但本地廠家使用這技術的為數不多。在電腦統籌生產系統內, 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即由最初設計到最後檢查和包裝)所用機器和設備都連接起來, 成為有邏輯和有效的生產系統網絡。有了電腦統籌系統, 零售訂單資料和布料存貨資料便可以輸入一個電腦化裁單安排裝置, 這樣便可以迅速地和準確地計算布料和排嘜的要求, 以及一切有關的裁剪部生產成本; 然後可以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