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51438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示意图试题汇编1(08山东)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2(10恩施自治州)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5(09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 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7. 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8. (11乐山市)分子模型可

2、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 AHCHO BCO2 CNH3 DCH411. (11南京市)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4是一种单质C.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14.(09苏州)10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16. (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

3、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18. (08年汕头)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22. (11烟台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23. (10烟台)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 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

4、反应前后未改变24. (10聊城)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25. (10镇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6、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三种原子分别是C、N、O。(1)若你戴上一副能够看清

5、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眼镜,则观察到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的景象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15、右图是表示氢氧化钠和蔗糖溶解的的微观结构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 从微观上比较蔗糖和氢氧化钠溶解后的不同点是 30、下图是一些反应的微观模拟图:(1)图2反应的实质 (2)由图比较分析,化学反应

6、的本质特征 35、下图是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比较分析回答问题:(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0邵阳23)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用原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粒子(填序号)A B C (2)由“”构成的物质属于_(填序号)。A混合物B化合物 C单质(3)写出一个符合给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_。(1)C (2)C (3) 2H2+O2点燃2H2O(答案合理即可)(10年云南玉溪11) 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

7、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2(福建省福州14)(4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10河南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10宜昌21).(4分)下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图示中我还发现构成物质的

8、粒子有 。5(10本溪18)(3分)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 。6. 如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上述变化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2)由上述示意图可获得的信息是_(写出一条)(3)“”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例如: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典型例题解析:一、确定模型

9、表示的物质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AHCHO BCO2 CNH3 DCH4【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答案】:A。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BCD

10、【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解析】:水受热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水分子的本身大小和个数也不会改变,仅仅是分子

11、间的间隔变大,且分子还是均一的状态,不会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四、判定模型表示的化学反应类型例4: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模型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前只有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符合一分为多这样的特征,应该是分解反应。【答案】:C。五、判定模型表示的物质分类例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若用“”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是【解析】:物质的分类要熟悉:按照物质种类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按照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按照元素的性质分成酸、碱、盐、氧化物。判定物质的分

12、类主要看模型中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结合成的集团的种类,前者代表了元素的种类,后者代表了物质的种类。本题中A中每个集团中有两种原子,且整个中只有一种这样的集团,所以它是化合物,B和C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个集团,属于单质,D是B和C那样的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答案】:A。六、判定模型表示的粒子构成例6: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解析】: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阳离子钠离子和阴离子氯离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答案】:C。七、安排化学反应顺序例7: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BCD【解析】:水电解是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它的过程应该是:水分子先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随后后氢原子向负极移动,氧原子向正极移动,每两个氢原子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