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1138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题2014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6单元复习过关检测一、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上亿年的繁衍生息造就了地球连锦不断的地理诗篇,在这幅异彩纷陈的画卷中,我们的未知永远多于 A ,我们的想象始终需要证实,不管是沧海还是 B ,大自然的精彩不会因为我们的懵懂而tu色。(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繁衍 _ _ tu色_ (2)画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 _改为 _ 改为 _(3)根据语境,在A、B两处填写恰当的词语。A. B. _ 新| 课 |标| 第 |一| 网【答案】 (1) yn 退(或:褪)(2)锦绵 陈一呈 (3)A已知 B桑田【解析】第(1)题考查考生的音形转换能力,

2、解答本题注意关注认读声调、声母、韵母,多音字和形近字等。第(2)考查汉字正确书写,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等,第(3)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解答本题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词语填空,如由“未知”不难推断出“已知”,由“沧海”亦可推出“桑田”。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的盐阜儿女创建美好家园,依然需要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种。B加快港口建设,是我市积极推进沿海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C全体市民人人参与,为盐城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而努力。D通过做好主要道路风光带绿化工作,使城市品位得到极大地提升。【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修改病句,要注意把握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成分残缺、搭配

3、不当、语序颠倒、用词重复等。就本题而言,A句中,“发扬和继承”语序不当,可改为“继承和发扬”。C句,“添砖加瓦”“努力”重复累赘,可删除“添砖加瓦”或“而努力”。D句成分残缺,删除“通过”或“使”。3.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答案】示例一: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热烈。示例二:从湖水的起落中,我们体悟到生命的节奏。【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仿写题。仿写时,一要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二要注意句式特点。仿写句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从中,出”的句式。选取恰当的事物,语意要顺畅。4.光伏产业是

4、盐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新兴产业。阅读下面文字,提取关于“光伏发 电”的三个关键词语。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应用广泛,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器,大到兆瓦级电站, 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光伏发电前景广阔,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住,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王体。(摘引自“百度百科”)(1) (2) (3) 【答案】主要原理 应用广泛 前景广阔(“原理”、“应用”、“前景”)【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领会材料的主要内容,如第一句,说

5、明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第二句,介绍光伏发电的广泛应用,第三句,说明光伏发电前景广阔。通过深入研读,不难提取出相应的关键词。5古诗文名句默写。(1)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的诗句是_,_。(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3)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4)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_,_。(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

6、,_,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6)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8)李白的行路难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_,_。【答案】(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人生自古

7、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大于前者。解答此类题容易出错处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如,古诗文名句中,某个字的字形,写成错别字了。6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回等问题。雄狮般的面容,牙关紧咬,布满愤怒而痛苦的皱纹,而凌驾于这-切之上的,是意志,拿破仑般的意志。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选文所写的伟大音乐家是谁?结合原著,写出他外貌与性格

8、的主要特征,并简述他的一个感人事例。人物: 外貌: 性格:事例: (2)我国古代有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立志追赶太阳,赶上太阳时,感到焦渴,便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_ 。【答案】(1)见多芬 奇特 坚强 示例:耳聋后仍坚持音乐创作(2)夸父追日(或:夸父逐日)【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又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提炼与概括。解答本题首先要回忆出所读名著的相关内容、人物、情节等,然后组织简洁的语言回答。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

9、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答案】(1

10、)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 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2)示倒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盛到无比自豪。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3)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示例二: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示例三;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解析】 第(1)题要求考生针对“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本题首先表态,然后阐述理由。(观点+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第(2)题

11、,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写感想,本题比较开放,但写感想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紧扣材料。第(3)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内容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以所给三部作品中某一部为内容,扣住作品本质特征,句式要与例句相似,注意语言的顺畅、简洁。二、阅读达标(一)(2012河南中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新 课 标 第 一 网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源【答案】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

12、学生对诗词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9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赏析。主要从修辞角度来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答。(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13、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挐:撑(船)。毳(cu)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ng dng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答案】(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用课内外的语句考查课本知识。解答这类题,需要平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并用联想法推断出词语的语境义。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