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1037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洞口县2006年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总结我县上半年营林种苗工作在县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普遍护林,封育结合,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管理为手段,以改革为动力,以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我县实施为契机,全面完成了以造为主,造、管、封、护、改并举的营林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全县林业工作的良好开局。一、上半年完成的营林种苗

2、工作1、春季造林 我县2006年春季造林完成新造25000亩,是任务24900亩的104。呈现如下特点: (1)工程造林比例大。占89.6 ,其中退耕还林12400亩(退耕地造林4400亩、荒山造林8000亩),占 49.6 ,速生丰产用材林10000亩,占 40;除工程造林外,面上造林2500亩,占 10.4。 (2)乡镇和区域造林重点突出。重点乡镇完成造林各在1000亩以上,其中古楼乡4600亩,月溪乡1700亩,竹市镇1580亩,长塘乡和月溪林场各1410亩,桥头林场1310亩,其余非重点乡镇造林在2501000亩。东部丘陵区以退耕地造林为主,3740亩,占退耕地造林 80;西部群山区以

3、荒山迹地造林为主,16000亩,占荒山迹地造林80。 (3)林种结构合理,树种多样。林种以生态林(或用材林兼用为生态林)为主,23450亩,占93.8,经济林兼顾,1550 亩,占6.2。造林树种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柏木、楠竹和阔叶树等20多个生态、经济树种。 (4)混交造林蔚然成习。生态林造林面积混交率100,做到了针阔混交、阔阔混交。 (5)楠竹开发新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以上造林中,结合产业、树种结构调整,完成楠竹新造2500亩,为任务的100。 (6)非公有制造林成为造林主体的主角。整个造林中,国有造林 4870亩,占19.5,集体造林7020亩,占28,非公有制造林 13110亩,

4、占52.5。非公有制造林为个体造林,100亩的户355户,11850亩,100-500亩的户10户,1260亩。 (7)造林质量 好。一是造林作业规划设计率100;二是造前整地率90以上;三是苗木质量较好,由于去年干旱,苗木出卜率低,致今年苗俏紧缺,上山造林一级苗占20,二级苗占80,无三级苗上山;四是栽植质量好,做到了“深栽紧锤不窝根”,楠竹“深挖穴、浅栽竹、薄盖土、紧围土、厚盖草”。 另外春季补造(植)也紧跟不虞。我县自2002年分别启动长防林和退耕还林以来,累计重点工程造林11.1万亩,其中长防林0.8万亩,退耕还林10.3万亩(退耕地造林4.6万亩,荒山造林5.7万亩),经2005年秋

5、季检查验收长防林全部合格,退耕还林有3.2万亩成活(或保存)率85以下,需要补造(植);春季对退耕还林补造3.2万亩,补造(植)率100,补造(植)苗木140万株。2、林木育苗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和省市长防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关规定,我县林木育苗实行了基地化、正规化、法制法的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定地点,确定专业育苗农户,与育苗农户签订育苗、供苗合同,所供林木育苗种子必须是省里规定的良种。县退耕办负责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对合格苗木实行包销。今年已确定育苗基地4个,育苗专业户12户,完成新育苗面积300亩,树种有杉、松、柏、桤木、枫香等针叶、阔叶树种20多个,现出土苗木长势良好,正在抓紧进行中耕除草、

6、施肥培壮、抗旱防涝、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预计产出山地造林苗木1000万株以上,可解决5万亩以上的造林用苗。另外还对基地250亩留床苗加强管理,以满足市场和造林绿化需要。3、封山育林启动实施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0.5万亩。(1)、封育区类:为在封区(新封区)5000亩; (2)、封育地类:始封地类为: 灌木林地2000亩,占40; 疏林地2077亩,占41.5; 无林地923亩(其中宜林地268亩,无立木林地655亩),占18.5; (3)封育类型: 乔木型3887亩,占77.7; 乔灌型695亩,占13.9; 灌草型 268亩,占5.4; 竹林型 150亩,占3; (4)、封育方式:

7、 全封4463亩,占89.3; 半封537亩,占10.7; (5)、封育年限:除150亩竹林型占3为4年外,其余4850亩占97为5年; (6)、封禁措施:设哨卡5个,护林员5人,项目区碑3块,禁牌14块; (7)、育林措施:补植642亩,补播940亩,平茬复壮367亩,人工促进整地1817亩,其它(含防虫、防鼠、防灾等)208亩。另外对2002年启动实施的长防林封山育林2.7万亩进行第5年即最后一年的后续管理,将马上进入成效调查阶段.4、低效林改造完成疏林改造0.5万亩。楠竹垦复15000亩已做好发动工作,垦复示范点已确定在桐山林场。5、第一次幼林抚育我县近4年来所营造的长防林、退耕还林和面

8、上林面积13.5万亩。为了改善林木环境,促进林木生长,使林木及早郁闭成林、成材、速生丰产、发挥经济和生态效益,必须采取劈山砍灌、扩穴培蔸、除草施肥等营林技术措施。我县对第一次幼林抚育进行了早部署、早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山头地块。要求第一次幼林抚育在6月20日之前全面完成。凡工程造林间种农作物的小班,按照政策规定,向农户多作思想说服教育工作,一律清除。到目前,第一次抚育完成率60。6、退耕还林县级自查根据省退耕办200604号关于开展2006年春季退耕还林工程县级自查工作的通知和市林业工作有关会议精神,我县从林业局机关、国有林场、乡镇林业站抽调工程技术人员40余人,分成3

9、5个小组(其中验收2005年7个小组、验收2002-2004年历年27个小组、质量抽查1个小组),从3月初至4月上旬结束,历时1个月,完成了对2005年退耕还林1.74万亩,历年(2002-2004年)退耕还林10.3万亩的自查验收。自查验收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退耕还林条例,刻苦钻研退耕还林造林技术和政策精神,以过硬的技术、务实的精神,做到验收图准数实、卡表一致,搞好自查验收工作。自查验收中严格把握国家政策,坚持“十个不准”、“五个不验收”,为省级复查、国家级核查打下了质量基础。7、退耕还林省级复查根据省退耕办200606号关于开展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复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省退耕办派出的

10、工程技术人员于4月10日至19日对我县进行了省级复查,抽查了高沙镇的退耕还林整改,桥头林场的封山育林,全查了山门镇2002-2005年4年的退耕地造林、2002年和2005年两年的荒山造林;同时还检查了全县的档案资料包括“两书两卡”建档等情况。复查结果为退耕还林整改和封山育林的计划完成率、面积核实率、质量合格率均为100%;退耕地和荒山造林计划完成率100%、面积核实率96.8%、质量合格率96.6%;“八率”中的其它五率,除管护率为90%外,作业设计率、自查验收率、档案建立率和良种使用率均为100%。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退耕还林造林被占用(做砖厂等)转变为非林地;二是成活率不高,有3.4%的

11、造林面积成活率在85%以下;三是管理不善,个别造林小班有牛羊破坏、森林火灾现象;四是业务欠精,少数图件资料欠准确等。同时指出今后整改的努力方向。8、退耕还林整改 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后,我县再一次组织了以全县各乡镇(场)为单位的退耕还林深入自查,要求各单位根据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整改。县林业局在召开专门的会议基础上,还派出了专门力量深入乡镇和现场指导、督查整改。各乡镇村立即行动,按要求举一反三对存在的类似问题进行了逐一整改。现70%的单位已向县上交了整改材料。采取整改措施达到的效果,一是对资料欠准确的,进行了更正;二是对造林被占用的,进行了更改补造,并妥善调整钱粮补助利

12、益,对因季节性困难原因一时难以及时补造的,现已做好了规划;三是对间种黄豆、花生等作物不清除的,不与钱粮补助兑现,并限期清除,作物清除率100;四是对抚育不力等造成成活率不高的,实行与钱粮挂钩,加强了抚育和进行了补植,补植率和追加抚育率均为100;五是对发生森林火灾的,加强了防火宣传和补植等措施,补救率100;六是对受牛羊破坏的,加强了管护和补植,补救率也为100;七是对石灰岩区不适地适树而造杉木的,改种了柏木和枫香等,整改率也为100。9、林业科技推广1、 在石江和高沙等乡镇引种推广试验桉树新品种造林260亩。2、 生根粉推广应用。3、 罗溪阔叶树采种基地建设珍贵树种选优及其优树培育。10、圆

13、满完成的其他工作1、罗溪林场阔叶树采种基地建设后续管理指导;2、退耕还林大户承包调查报告;3、大中型水库库区林业建设调查报告;4、生物能源林调查规划;5、中幼林抚育间伐调查报告;6、局党委交给的其他工作。二、营林生产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一)、经验做法今年上半年的营林种苗工作得到较为园满的完成,经验做法可概括为“六导六动”。1、加强领导,组织推动。坚持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五个制度,”即全县林业会议制度(年初动员会、年中督战会、年终总结会);县级领导督查制度(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的农业组对林业重点、疑难问题进行阶段性专项督查);建点示范制度(建立全县造林、

14、抚育、封山育林、楠竹低改各种示范点);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层层订立责任状,强化责任,明确奖罚);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制度。2、宣传引导,广泛发动。采取县报登载领导专门文章,县电视台发表领导专门讲话,滚动报道造林动态,林业主管部门发放林业宣传小册子于林农手中,利用“四民”活动、“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包括林业政策和技术在内的主题讲座,书写大小标语,出黑板报,出动宣传车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3、政策利导,机制驱动。在落实政策方面,完善和落实林地林权制度;适当延长林地经营承包期;国家钱粮补助及时兑现到位;木材采伐利用与造林绿化挂钩;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造林

15、绿化,全方位的动员全社会造林;开拓林业市场和木竹加工增值等方面增加林业的效益,提高林业经营的积极性。在机制推动方面,主要做了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和造林建设模式两方面的工作。在造林经营机制方面,根据当前林业重点工程多的特点,尝试了自退自造、自退他造、自退自还、自退他还、户退村(组)还、大户承包、分户经营统一管理、股份合作、买断土地造林和各种(家庭、集体、国有和联合)林场等多种形式,造林经营机制的多样化,丰富了造林实践,推进了造林进程。在造林建设模式方面,前瞻性的推广了林果、林竹、林药、林薪、林油、林化和林材等多种形式,生态与经济兼顾发展,以“经济支撑生态、以生态促进经济”,给造林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4、科技先导,服务联动。 开展较为系统的技术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教网,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短期培训。林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山头地块进行技术辅导。积极和力求把实用的林业科技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去。开展科技试验。5、资金输导,投入牵动。对退耕还林,继续推行调剂增加荒山利益;对长防林,继续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搞好后续管理的投入。对县级示范点保证试点扶持资金。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对林业的投入。(5)对进入林业建设领域的非公有制投资进行积极引导、鼓励、规范和优化经济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