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05079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土壤侵蚀的分区防治措施根据大庆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成因分析,表明土壤侵蚀总面积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风蚀东扩速度加快,人为侵蚀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土壤侵蚀仍在发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分区防治措施。3.1 西部沙丘沙地牧农渔中度风蚀治理区包括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全部、大同区的双榆树和兴隆泉乡、肇源县的超等、茂兴、民意、富强、古龙、新站和义顺等 7 个乡(镇) 。该区总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43.8%,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总侵蚀面积 262742h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 30.8%。区内有大小侵蚀沟 636 条,总长度244.6km,沟壑占地面积 980hm2,其中发展沟 242 条,

2、半稳定沟 191条,稳定沟 203 条。全区年土壤侵蚀强度为 3574t/km2,属中度侵蚀。针对该区的具体情况应该加大林草建设,控制荒漠化扩大趋势,严禁毁林毁草开沙荒,对草原营造草原防护林,实行分区轮牧,适时割草,种草和草场改良,扩大划原面积,提高草原覆盖度。对耕地重点搞好风沙土改良和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建立合理的轮作制、耕作制和施肥制。对荒废的沙丘、沙地和沙滩要大力采取植物固沙措施,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推广经济价值高的水土保持治沙树种,提高森林覆被率。3.2 东部低平原工农牧轻度风蚀防治区区闰于大庆东部,总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42.6%,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总侵蚀面积 302403hm2,

3、占全区总面积的 38.0%。其中风蚀占总侵蚀面积的 93.8%,轻度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 75.2%。该区有大小侵蚀沟 196 条,总长度 320.1km,沟壑占地面积1085hm2,其中发展沟 149 条,半稳定沟 26 条,稳定沟 21 条。全区年土壤侵蚀强度为 1894t/km2,属轻度侵蚀。针对该区的具体情况应从改造中低产田入手,以造林种草为突破口,重点治理耕地和草原的干旱与风蚀危害。对耕地以营造农口防护林,推广旱作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建立抗旱防蚀耕作制度为主。对牧草地以营造草原防护林、草地改良和种草为主,对荒地和难利用地,选择抗盐大事或盐碱的树种、草种,推广客土泥浆造林技术。对

4、人为侵蚀要采取及早恢复植被或硬覆盖措施。应大力进行城镇及工矿绿化美化,改善城镇环境质量。3.3 南部滩地、平川漫岗农牧副轻中度水、风蚀治理区该区位于大庆市南部,总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13.65%,土壤侵蚀面积 98798hm2,占全区总面积的 37.4%。其中水蚀面积占侵蚀面积的 40.9%,风蚀占 39.7%,水风并存占 19.4%。全区有大小侵蚀沟 650 条,总长度 330km,沟壑面积 1319hm2,其中发展沟 332 条,半稳定沟 148 条,稳定沟 170 条。全区年土壤侵蚀强度为2485t/km2,属轻中度侵蚀区。针对该区的具体情况应该以中低产农田和“三化”草地治理改造为重点

5、,以造林种草为突破口,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对侵蚀耕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田间工程措施、改垄和培肥地力为主。三化“草地以种草、草地改良和营造草原防护林为主。荒滩、荒地以恢复植被为主。侵蚀沟壑采取谷坊、塘坝、跌水等工程措施和营造侵蚀沟防护林。通过综合工发,控制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收稿日期:2001.02.29作者简介:李日新,身份证号:230125650405602,大专,工程师,现工作于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3.2.2 各风险源描述3.2.2.1 洪涝洪水灾害相关信息和资料主要从 1950 年1998 年以来的洪水和凌汛记录与 1950 年1998 年雨涝成灾记录中进行统计分析表 2。洪

6、涝灾害时空分布主要依据历史上大洪水地空分布图,以历史特大洪水淹没的区域作为参考划定洪涝风险区。同时考虑到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的现状,对滞洪区工程控制面积之内的区域的风险级进行调整。大庆地区肇源县由于处于江河行洪区,因此将其定为大庆地区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各级洪涝灾害分布图主要根据发生洪涝的频次划分,在洪涝灾害分布空间中去除一级洪涝灾害风险区、二级风险区和无风险区为三级风险区,洪涝灾害二级风险区为大庆滞洪区工程控制面积以外的区域,同时去除一级风险区、二级风险区,一级风险区为肇源行洪区(图 2) 。表 2 洪水和涝渍灾害统计表江桥站洪水灾害统计 涝渍灾害统计年份 洪峰水位 m 洪峰流量 m3/s 最大

7、 30d 洪量亿 m3 成灾分级 受涝面积万 hm2 成灾分级总成灾分级1951 140.17 6340 128.47 较大洪水 11953 140.20 6290 129.11 较大洪水 11955 140.23 6430 134.43 较大洪水 11956 140.34 6950 127.31 大洪水 11.17 重涝 21957 140.69 6300 161.18 大洪水 26.34 重涝 21960 16.015 重涝 21961 12.45 重涝 21962 5.98 一般涝渍 11963 13.12 重涝 21963 6.92 一般涝渍 11969 140.76 10600 16

8、3.43 特大洪水 5.17 一般涝渍 31981 9.65 一般涝渍 11983 20.07 重涝 21984 14.13 重涝 21985 21.91 重涝 21986 140.35 7510 125.82 较大洪水 23.17 重涝 21987 140.19 7030 135.17 较大洪水 22.05 重涝 21988 140.57 6620 126.45 大洪水 33.14 极涝 31989 140.61 6910 131.67 大洪水 21991 21.45 重涝 21998 142.37 26400 258.01 特大洪水 31.13 极涝 3大庆地区成灾洪水主要以暴雨洪水为主,

9、洪水灾害类型主要是平原洪灾和洪范区灾两种灾害类型。从自然地理概况上看,大庆地区易涝易溃区平原洼地主要位于安达闭流区,区内地形平坦,无天然河流,涝渍洪水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双阳河分流和明水青岗两地坡水,而沿嫩江和松花江的狭长地带,地势则比较低洼,受干流洪水的顶托,排水困难。大庆地区 60 年代开挖了安肇新河,兴建了王花泡、北二十里泡、中内泡、库里泡等大中型滞洪区和明水青岗截流沟等水利工程。1989 年大庆地区又进一步提高了滞洪基础设施的滞洪排洪能力。其中,王花泡滞洪区控制面积为 4125km2,中内泡滞洪区控制面积为 5896km2,库里泡控制面积约为 9820km2。使大庆市区的防洪标准达到 10

10、0 年一遇,林甸、肇源县达 50 年一遇,农田和草原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大庆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是洪水灾害对大庆地区生态系统的干扰,涝渍对林甸县、肇源县、大庆市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潜在着一寂的风险。林甸县、肇源县等地草原牧区,农田的防洪标准 20 年一遇,在发生稀遇级洪涝灾害时,仍然存在着区域内局部洪涝灾情的风险。3.2.2.2 干旱大庆地区是黑龙江省重旱区之一。根据省水利部门统计数据,历史上大庆旱灾成灾统计为:极旱年占统计总年数的 1.0%,重旱年占统计总年数的 16.7%一般干旱年占统计总年数的 30.9%,总计达48.6%之多。本文根据大庆地区 19802002 年降雨量列出了大庆对区降水

11、量距平统计表 3;表 3 大庆地区 1980 年2002 年降水量距平统计表项目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降水(mm ) 375.5 492.1 267.3 651.2 413.8 480.8 370.6 536.2与多年平均值比较(mm)-44.5 72.1 -152.7 231.2 -6.2 60.8 -49.4 116.2距平(%) -10.6 17.2 -36.4 55.0 -1.5 14.5 -11.8 27.7项目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降水(mm ) 582.9 286.

12、0 373.0 516.7 331.7 432.2 471.3 268.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mm)162.9 -134.0 -47.0 99.0 -88.3 12.2 51.3 -151.9距平(%) 38.8 -31.9 -11.2 23.0 -21.0 2.9 12.2 -36.2项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降水(mm ) 439.9 424.3 605.5 350.7 242.6 296.6 401.4与多年平均值比较(mm)19.9 4.3 185.5 -69.3 -177.4 -123.4 -18.6距平(%) 4.7 1.0 44.2

13、-16.5 -42.2 -29.4 -4.4可见大庆地区近年来年降水少于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约在 50%左右,大庆地区所候因子中湿润度指数 0.64-0.746,小于省平均湿润指数 1.00,约 0.26-0.36,比伊春、黑河市湿润度指数小近一倍。大庆地区的风力指数多年平均为 75.8,大于全省平均风力指数值62.5,是加格达奇市和伊春市等省内风力指数极低值区风力指数33.8 和 33.6 的两倍多,而且大风天多集中在春季,这些气候条件使大庆地区容易发干旱,特别是春旱。此外,大庆地区石油开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也增加了发生干旱灾害的风险概率。大庆地区受旱灾影响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林甸县西南,

14、肇州东北,大同区等地,其中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受到干旱影响最大,但重旱年湿地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干旱风险的干扰,加上多种原因,如湿地排水,农田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湿地缺水干旱问题。3.2.2.3 油田污染大庆的油田主要分布在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葡萄花、太平屯、高台子、敖包塔等大型油田,又称大庆长垣,是大庆油田的主体,而龙虎泡、宋芳屯、朝阳沟、榆树屯、新店、高西模范屯等构成大庆外围油田。大庆油田南北长 138km,东西 73km,现在共有油井 54286 口。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干扰主要是油田开发中各石油生产队出现的井喷溢油,输油管道漏油等引起的土壤和水体等环境质量的变化。石油污染事故具体表现为

15、:油井漏油、井喷、输油管“超期服役”老化出现的漏油、漏气。大庆萨尔图油田是大庆油田主要采油区之一,出油最早,产量大,油田污染频次也较多。油井采油溢出原油或井喷一般对油井周围 400m 范围的植被具有明显的污染作用13 ,建在泡池地的采油井使泄露的原油较远距离扩散传输成为可能。大庆油田局部输油管线的老化,是输油管泄露原油和天然气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输油管线由于绝缘保护层的破坏或管线砂眼造成输油管电解腐蚀出现的孔洞也导致原则外溢,油气管线穿孔也带来了其它的事故隐患,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发生暴炸伤人事故也曾有发生。在采油区的公路两侧也是易受泄漏原油污染的区域。此外,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同样造成输油

16、管线漏洞事故,盗油行为对油井和输油管的破坏不但严重影响了油生产建设,也给大庆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大庆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对研究区域内的水域、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本文主要利用石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井喷、溢油和输油管道漏洞事故产生环境干扰的概率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而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排放污染物进行暴露一剂量分析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完成。本文在对大庆地区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利用了从大庆环保局得到的石油污染事故发生的统计概率和发生事故所在石油开采队分布位置等相关资料,大庆近 30 年来发生的重大油田污染事故概率为 0.54%,一般事故为 0.17%,总概率为 0.71%。利用事故所在石油开采队分布位置等相关资料推算石油污染事故发生的时空分布。3.2.2.4 沙尘天气大庆地区的沙尘来源主要是来自外域沙尘,但本域及周边沙尘源对大庆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干扰。2002 年大庆市南部地区,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肇源等地出现了沙尘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