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48828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16套)2012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试卷 5 5 方程与代数(一次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代数(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一、教材内容一、教材内容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26 课时) 二、二、 “课标课标”要求要求 1经历运用等式的性质和有理数的运算律来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初步体会由通 性求通解的代数思想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掌握“消元法” ;会解二 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初步体会化归思想(说明) 3用举例分析的方法指出字母“代”数的意义,经历将实际应用问题抽象为代数方程问 题的过程,初步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基

2、本步骤;认识方程模型,会用一次方程(组) 解简单的应用题 4理解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 次不等式的解法,并会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 不等式与方程的类比,发展类比思维能力。 5不出现涉及繁难计算的解方程(组) 、不等式(组)的问题,突出基本步骤及基本原理, 注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数学表示的训练。 说明:这里的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方程一般为整系数方程,解方程组的过程不繁难 但能清晰体现基本方法的运用 三、三、 “考纲考纲”要求要求 考 点要 求 1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III 14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3、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II 1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III 16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概念 II 1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III 方程与代数(方程与代数(3 3) 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组)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4 4 分,满分分,满分 2424 分)分) 1已知关于x的方程0) 1() 1( 22 xmxm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 ) (A)1; (B)1; (C)0; (D)1 2已知 1 1 y x 是方程32 ayx的一个解, 那么a的值是 ( ) (A)

4、 1; (B) 3; (C)-3; (D) -1 3.如图,ABBC,ABC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 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 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 ) (A) ;15 ,90 yx yx (B) ;152 ,90 yx yx (C) ;215 ,90 yx yx (D) .152 ,90 yx yx 4若方程组 2313, 3530.9 ab ab 的解是 8.3, 1.2, a b 则方程组 2(2)3(1)13, 3(2)5(1)30.9 xy xy 的解是 ( ) (A) 6.3, 2.2 x y (B) 8.3, 1.2 x y (C)

5、10.3, 2.2 x y (D) 10.3, 0.2 x y 5已知ab,c是非零实数,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 22 acbc; (B)acbc; (C)acbc; (D) 22 acbc 6. 不等式组 240 10 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 B A D x y 图3图图 C 二、填空题(每题二、填空题(每题 4 4 分,满分分,满分 4848 分)分) 7 方程024 x的解是 . 8 当x 时,代数式 4 1 32 xx 与的值相等. 9若两个代数式 314 1 510 aa 与互为相反数,则a= 10方程组 26 1 x xy 的解是_ 11请你写

6、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它的一个解为 2 1 y x ,此方程是 12已知3:2:yx,且4 xy,则y的值为 13不等式230x的解集是 14不等式1)52(x的解集为 15不等式组 32 1 1 2 x x 的整数解为 16x2 2的解集是4x 1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0x23 0ax 的整数解共有4个,则a的取值范围为 18有甲、乙、丙三种商品,如果购甲 3 件、乙 2 件,丙 1 件共需 315 元钱,购甲 1 件、乙 2 件、丙 3 件共需 285 元钱,那么购甲、乙、丙三种商品各一件共需 元 钱 021021 021021 (A)(B) (C)(D)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共共

7、 7 7 题,满分题,满分 7878 分分) ) 新课标第一网 19 (5 分+5 分=10 分)解下列方程: (1) 3 56 6 3 4x x ; (3) 3 2 2 6 1 1 xx . 20.(10 分)解方程组: . 7 56 , 534 yx yx 21.(10 分) 解方程组: . 0 , 22 , 12 zyx zyx zyx 22 (10 分)解不等式组: 30 43 326 x xx , ,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5143201 2345 23.(1)(6 分)方程组 8 52 yx yx 的解也是方程5723 mymx的解,求m的 值 (2) (6 分)已知a为非正

8、整数,且方程组 32 3 ayx yx 的解为正数,求a的值 24今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0 . 8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 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市某中学全体师生积极捐款,其中九年级的 3 个班学生的 捐款金额如下表: 班级(1)班(2)班(3)班 金额(元) 2000 刘老师统计时不小心把墨水滴到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捐款金额上,但他知道下面三条信息: 信息一:这三个班的捐款总金额是 7700 元; 信息二:(2)班的捐款金额比(3)班的捐款金额多 300 元; 信息三:(1)班学生平均每人捐款的金额大于 48 元,小于 50 元 请根据以上信息,帮助刘老师

9、解决下列问题: (1)求出(2)班与(3)班的捐款金额各是多少元; (2)求出(1)班的学生人数 25惊闻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某地民政局迅速地组织了 30 吨食物和 13 吨衣物的救灾物资,准备于当晚用甲、乙两种型号的货车将它们快速地运往灾区.已知 甲型货车每辆可装食物 5 吨和衣物 1 吨,乙型货车每辆可装食物 3 吨和衣物 2 吨,但由于 时间仓促,只招募到 9 名长途驾驶员志愿者 (1) 3 名驾驶员开甲种货车,6 名驾驶员开乙种货车,这样能否将救灾物资一次性地 运往灾区? (2)要使救灾物资一次性地运往灾区,共有哪几种运货方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2D 3A

10、 4A 5D 6D 7. 2 1 8. 2 3 93 10 4 3 y x 11不唯一,代入正确即对 12. 12 13. 2 3 x 14. 25 x 15. - 1,0,1,2 16. 10 17. 23a 18. 150 19. (1)12x; (2) 3x 20. . 19 1 , 19 23 y x 21 3 2 1 z y x 2231x 23.(1)方程组 8 52 yx yx 的解为 1 7 y x ,代入方程得3m (2)消去x得:ay 63,0y得:6a;消去y得:33 ax,0x得: 3a a为非正整数,所以a的值为0 , 1, 2 24设(2)班与(3)班的捐款金额各是

11、yx,元, 据题意得: 77002000 300 yx yx 解得: 2700 3000 y x 答:设(2)班与(3)班的捐款金额各是3000元和2700元 再设(1)班的学生人数为z人,据题意得: 200050 200048 z z 解得: 40 66.41 z z z为正整数,所以41z 答: (1)班的学生人数为41人 25 (1)30333653 13152613 所以 3 名驾驶员开甲种货车, 6 名驾驶员开乙种货车,这样能将救灾物资一次性地运往灾区 (2)设x名驾驶员开甲种货车,y名驾驶员开乙种货车,据题意得: 132 3035 9 yx yx yx 当9 yx时,xy 9代入得: 13)9(2 30)9(35 xx xx 解得:5 2 3 x; . 4 , 5; 5, 4; 6, 3; 7, 2yxyxyxyx 当8 yx时,xy 8代入得: 13)8(2 30)8(35 xx xx 解得: 3 3 x x 所以3x 当5, 3yx时,也能完成任务 当7 yx,不等式组无正整数解 综上,共有 5 种运货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