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47823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剑阁县元中学 王晓斌一 调查背景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了解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又长期担任数学教研组工作,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平时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联系考试成绩不难发现,我校近几年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低分人数特多,平常很多数学教师也在抱怨学生基础差,厌学、困学不学之类的话,事实上确实如此:困学,厌学和不学的学生日益增多。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帮助学困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迫在眉睫,也是我们每位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艰

2、巨任务。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我校初一、初二、初三的部分数学学困生和学困生家长以及部分数学教师。调查方法:采用问卷(问卷分学困生、家长和教师三种)调查和个别座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每班抽取的五名数学学困生和家长(全校共28个班,累计140份)以及10名数学教师。三 调查内容和结果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数学学困生自身学习现状,学困生家庭因素以及教师因素等几方面,并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1 学困生自身对待数学学习的现状你 最 感 兴 趣 的 科 目 A语文 B.数学C.英语D.其他30%15%15%40%你 喜 欢 数学 这 门 学 科 吗 ?A. 喜欢B.一般C.

3、不喜欢D.非常喜欢5%40%50%5%在小学,你的数学成绩如何A.很好B.一般C.不好42%28%30%你在数学课前课后坚持预、复习了吗?A.经常B .偶尔C.从不10%20%70%数学课你能认真听吗?A.能B.一般C.不能11%25%64%你会和你的同学一起讨论数学题目吗?A.经常B.一般C.偶尔D.从来不2%15%23%60%你能认真完成数学作业吗A能 B.基本能C.不能20%15%65%你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什么?A.抽象枯燥B.太难总是做错 C.不喜欢数学老师 42%53%5%表2 家长对待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认识现状孩子数学考差了,你会怎么办?A.想办法补救提高B.学不好没关系 C.和以往

4、一样20%20%60%你是否经常督促孩子学习数学A.经常B.偶尔C.在外没时间D从不11%25%34%30%表3 数学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现状A非常B.一般C.偶尔从不10%46%24%20%四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通过上述调查和座谈发现,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又涉及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教师等方面的因素,但就其实质和主要因素将其成因分为两种:(一)内部原因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5、,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从而自暴自弃。 3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效率低。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4 依赖心理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机械学习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独立思考,总结归纳,逐步形

6、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5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随着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二)外部原因 1对教材的不适应。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目前我们使用的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不是很合理化,如旅游线路设计、超市购物打折、装修铺设地板、储蓄利息计算等知识,对很少去县城的山区农村孩子来说就很陌生,教学时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连续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积累,跟不上

7、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的分化。2 社会的不良影响。一是就业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提高。但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也自然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社会的消极影响,由于社会上的游戏厅、网吧、手机、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3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4家庭监管不够。我校地处农村,由于大部分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8、学生回到家里只看有无作业,很少和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很少主动来校了解,和沟通,造成学校家庭的严重漏洞。加之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5教师教学的影响。当前我校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应试教育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教学设备的不足,致使教学缺乏直观性和多样性;同时教师偏爱优生的多,关爱学困生的少。 五 数学

9、学困生转化策略与建议我们认真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学困生的比例,帮助学困生完善学习过程,特作以下建议: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情景引入,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减少学习困难的自卑感。 3 加强学法

10、指导,督促课后巩固。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强调课后多巩固复习,减少遗忘。 4 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5 教师要多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

11、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用真爱去感化学困生的心灵,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6 加强个别辅导,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7加强直观教学,适当降低教材难度。课堂上除了多采用教具,模型以及实际生活的例子,适当进行多媒体教学,让抽象变得简单直观,必要时也可适当对学困生降低一些教学要求,提高学困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习信心8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

12、生转化 。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适当开展合作学习,发动学生互帮互学,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要求有梯度,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多元化,让学生自觉参与数学活动,9建议父母多与学困生沟通交流,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较多,缺乏父母管教,要求和建议父母多打电话鼓励沟通,关心学习发展状况,以减少学困生的负疚感。 10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共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杜绝网吧,游戏等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或正确使用手机,尽量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数学学困现象已经严重阻碍我校数学教学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希望我校数学教师在关注这一现象的同时,认真作好学困生的转化,在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积极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作出重大贡献。 二 0 0二 年 三 月 二 十 五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