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7742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原理与“两点论”、“重点论”材料1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材料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材料3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愈挫愈奋,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炼人的高等学府。”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

2、,玉汝于成。”各种坎坷和灾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品格。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的演讲材料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胡锦涛2009年9月23日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请回答:(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它在方法论上的

3、根本要求是什么?、【答案要点】(1)材料1、2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

4、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造成事物的量变;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中国提出的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体现。(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

5、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二、人与自然的的关系、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角度(以气候问题为例)材料1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英国气象局科学家公布了一组最新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致全球变暖的证据在过去一年里变得“更充足

6、”了。全球气温在过去10年里上升了0.08至0.16,而且长期变暖趋势是每10年0.16。这组数据也给已经到来的坎昆气候会议增强了“紧迫性”。人民日报海外版:路透社等外媒热评坎昆会议,2010年12月6日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凝聚了

7、国际社会共识。坚持这一原则,对确保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在正确轨道上前行至关重要。 胡锦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09年9月22日材料4“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爱因斯坦请回答:(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8、2)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说明,解决气候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结合材料4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4)结合材料2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气候变暖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

9、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因此,“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2)矛盾力量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

10、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因此,所有国家都应负起共同责任。但是,造成气候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受气候变暖危害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气候问题,发达国家应负起主要责任。发达国家除了应完成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任务外,还应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

11、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又是能够统一的,即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够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4)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首先,它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

12、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其次,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疑应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补充:1.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第一,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第二,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截至2009上半年

13、,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完成“十一五规划”规定的节能减排指标。第三,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第四,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第五,中国承诺,在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1990至下降46%的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一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

14、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2.在当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坚持的原则四项原则:(1)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2)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4)坚持统筹协调和平行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11月23日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三、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发展规律: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一)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15、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还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上。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二)真理发展规律: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