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476005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

2、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2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3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D理在气中4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

3、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农村产业结构变化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C农民弃农经商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5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粱启超看来( )A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C贵族政治利于抑制君主专制D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6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

4、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

5、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 )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9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后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B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C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D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10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

6、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11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A促进中美关系改善B体现不同集团妥协C彻底摆脱冷战思维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2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

7、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

8、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9、。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茶在英国时间概况1657年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

10、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17世纪末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18世纪初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1727年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

11、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18世纪后半期约翰莱特森的做了关于茶的实验系列。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18世纪80年代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1815183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1822年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1826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2年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88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

12、超过中国茶。1889年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19世纪末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49-1979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30年内投入374亿元巨资建设住房,但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全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1978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

13、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据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20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62年的那次战争

14、,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然而,此时中国的领导人却做出了快速回撤的决定,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另外,中国方面还遣返了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印度战俘,以及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东方这个“怪物”有了新的认知。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印中印边界10年稳定。摘编自一场不十分公平的较量:美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夕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