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47600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

2、各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2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 )A. 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 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 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3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

3、,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A.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5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

4、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6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从广告语中反映了当时( )A. 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B. 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C.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 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7下表反映了民国21年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中美友好通商互助条约签订,美国对华出口贸易总体呈攀升趋势B. 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日趋下降C

5、. 国内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日本对华出口贸易占比逐渐下降D. 德国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长颇快8下图是民国初年“剪辫子”的历史场景,两幅照片中主人公的服装、神态和动作反映出( )A. 国人普遍认同剪辫易服B. 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C. 剪辫易服运动一呼百应D. 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9小说白鹿原产生于以追求历史、改写历史为宗旨的新写实历史小说思潮盛行的年代,白鹿原作为皇权制度下的一个典型的自然村落,自清末民初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诸如耕织、家政、祭祖、婚礼、认干亲、伐神取水、治丧、迁坟等礼俗都遭到了破坏。对此解读的史观角度是( )A. 文明史观B. 社会史观C.

6、 近代化史观D. 整体史观10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B. 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 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D. 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11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

7、表明( )A. 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B.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C. 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了政权的敌人D. 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12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煤炭(万吨)355016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3009550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 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 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 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

8、民生活水平提升13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 紧急银行法B. 全国工业复兴法C. 社会保险法D. 全国劳工关系法14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A

9、. 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 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 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 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15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16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1961年、1967年英国又两次申请加入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

10、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这最能表明:( )A. 欧洲一体化不符合民意 B. 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17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现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经济矛盾丛生B. 发展中国家无缘高科技C. 经济区域集团化增强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18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

11、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19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有过四次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A. 国家的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 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C. 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D.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20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

12、,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材料: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进暑热,秋不得避阴兩,冬不得避寒冬。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早之灾,急政暴赋,賦敛不时,朝令而幕当具。有

13、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債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效,广畜积,以实仓廩,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摘自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宋)王柏(鲁斋集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

14、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22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材料二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卡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材料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