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475966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8届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战前誓辞中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又春申君黄

2、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 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 B 楚国所设郡有军事应急的性质C 中国完成国家结构体系的转型 D 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2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贷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宜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下面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B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 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

3、3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 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4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 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 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 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 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5“军国重事,无不

4、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 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 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 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6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 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

5、发生变化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C 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7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 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 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D 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8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泽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 )A 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 B 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C 多读西书是宣传革命的手段 D 国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

6、摇9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 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 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 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10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 阐述了

7、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11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 全面内战揭开序幕B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C 战略态势明显转折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12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 和平共处

8、不称霸B 尊重差异求合作C 加强团结不结盟D 区域互利谋发展13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照我们的意见,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就是说,既不要用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也不要用台湾的现行制度来“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央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 “一国两制”下台湾内部事务不变C 台海两岸已实现了自由通商D 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14“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9、( )A 人没有真正的自由B 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C 法律纵容自由泛滥D 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15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 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B 引起殖民扩张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D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1

10、6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一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 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C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D 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17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被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

11、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B 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C 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 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18如表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发展状况19221923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19241926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19271928农产品收购危机A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C 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D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19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

12、该法案,英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 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C 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0“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

13、受益者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

14、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22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