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475808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广西省陆川县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

2、“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皇帝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 实行更戍法C. 设置转运使D.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欲隹与长鱼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4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A.大宗 B.小宗 C.关系是相对

3、的 D.不确定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6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7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设立

4、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D. 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8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三公九卿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B. 长城的修发建有利于抵御外敌C. 土地私有制奠定了政权的经济基础D. 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贵族分封制9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

5、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11“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新航路的开辟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富尔敦发明汽轮12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 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B. 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

6、严重C. 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 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13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该记载最能说明A. 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B. 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C. 英国农业生产工具最先进D. 伯明翰的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4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

7、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A. 英、法、美、德 B. 法、英、美、德C. 英、德、美、法 D. 法、德、美、英15富兰克林等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反对设置“带有贵族气味”的上院,而另外一些代表则提出了后来被制宪会议采纳的观点:上院议员的存在可以缓和下院中过激的立法行为。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国会所依据的政治原则是A. 联邦主义 B. 权力制衡 C. 人民主权 D. 议会至上16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

8、什维克党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C.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717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A. 英国推行炮舰政策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 中国社会全面落后D.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18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写道:“若从中华民国自身说,它是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产生的,那一日才是中华民国的真纪元就中国而论,这日是国民做“人”的第一日”“这真是我们应该欢喜、应该庆贺的日子。”文中的国民独立做“人”是指A. 形式上摆脱列强奴役B. 摆脱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C. 摆

9、脱满洲贵族的统治D. 普遍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19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A. 五四运动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 国民革命运动D. 南昌起义二、新添加的题型20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A. 社会契约论B. 论法的精神C. 理想国D

10、. 纯粹理性批判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21材料一 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但是新政府面临着一系列极为困难的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当时的货币状况急需解决,“我国货币之紊乱,今日已达极点,内为商民所诟病,外为列邦所腾笑,追溯原因,历史甚远。盖我国历代政府,从无统一全国货币之整个计划,实无币制之可言”。 -摘编自刘娜南京国民党政府货币改革研究材料二 1933年3月1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实施“废两改元”,并决定先从上海开始实施。规定自3月10日起各业交易改用银元计算,以规元银七钱一分五厘为法定银元价格,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债权债务之清算以及各种税收

11、应折合银元收付。同年4月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决议:从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发行的法币,即是国民政府实行的一种与“废两改元”相互配套的旨在改革辅币制度的货币政策。 -摘编自任荣南京国民政府历次重要的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原因及主要内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作用。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12、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在16世纪后,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交往,作出了贡献。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其后,便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了。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60年

13、代初跃居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这是一个区域集团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联邦德国起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它在国际市场上和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 来源于互联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后欧洲文明的走向。分析影响其走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请以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分析材料二中西方列强如何向中华文明施加压力的?(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

14、代欧洲崛起的因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20172018学年广西省陆川县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 答 案1A【解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见宋代在地方行政方面派遣文官担任知州的措施,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故选D。A不符合题干的主旨,B是在军事方面,C是在财政方面,都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3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名义上土地属于周王所有,诸侯不能买卖和转让,而材料反映了真多土地的信息,实质是土地日渐私有化,故选B。A表意不明,排除;春秋战国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