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72565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技术方法的概念及应用审计技术方法: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抽样审计、内部控制测试、分析性复核。加上审前调查、审计风险评估独立出来为六个概念。从三个方面讲解:一、为什么?即上述审计方法在审计工作中的地位或者重要性;二、是什么?即审前调查、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抽样审计、内部控制测试、分析性复核的概念是什么;三、怎么做?即如何运用或者具体操作。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重要性。即解决思想认识问题。1、审计采用上述方法是“五号令、六号令”明确要求的。仅此一点,足可说明其重要性。2、本人以前有个错误认识:审计一个项目,认为问题会出在哪一方面,就查哪一方面,写好报告就行了。但是在档案质量评比

2、中,分数不高。很是不服气,搞一些虚的有什么用,审计报告质量高不就行了吗。3、其实不然。现在讲提高审计质量开展的是审计档案质量评比,而不是审计报告质量评比,只注重审计报告质量而忽视其他项得不到高分在情理之中。4、为什么要搞这些“虚”的?高质量审计报告应以高质量底稿作支撑。即质量高的依据在哪里?是怎么开展审计工作的?经验判断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等等。原来已经开展了审前调查、已经使用了先进的审计方法,没有留在书面上罢了。5、结论:上述审计技术方法不“虚”,是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学会善于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而且要在审前调查记录、日记、底稿、方案中留下痕迹。这样,才能

3、把审计报告、审计档案质量提高。再讲第二、三两个问题,是什么、怎么做。一、审前调查按照审计署第六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一)、第八条审前调查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下列基本情况:(调查什么)1、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2、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3、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4、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5、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6、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即变更;7、以往接受审计情况;8、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二)第九条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资料:(取得哪些资料)1、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2、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3、重要

4、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4、审计档案资料;5、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6、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三)第十条审前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方式:(调查方法)1、到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2、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 3、查阅相关资料;4、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5、其他方式。(四)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本人对审前调查应当做什么有几条体会:1、查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确定重要性水平;2、查收费,看有无违反收支两条线及乱收费;3、查专项经费,看有无虚列项目,扩大部门预算,多要经费,看有无挪用专项经费;4、查工程建设项目,看有无违反招投标法及其他法律法规;5、查收

5、入、支出,看收支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6、查其他收入,看是否全部作为非税收入、构成帐外帐;7、关注关系民生的工程和资金。结:尽可能多的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所谓: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事于相,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具体应当怎么做,请看下表:审前调查记录表项目名称: 项目执行单位: 调 查 项 目调查记录:调查结论: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在调查表里简单地填上调查记录、调查结论,审计人员、日期、复核、等,再把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附在表后就行了。二、重要性及其审计风险按照审计署第六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

6、质量控制办法第十六条:审计组应当分析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一)重要性的概念。1、概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国外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定义,如国际、美国、英国等会计准则委员会分别作了定义,在此不讲。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它是财务报表包含的错报或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理解的“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就会导致其作出错误的判断。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要性概念

7、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判断一项错报或漏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一项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项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当然)这里,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地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使用者。第二,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可能是不重要的。对某一特定企业而言,重要性也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第三,确定重要性水平需要运用专业判断。第四,重要

8、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可见,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密切。重要性水平是影响审计证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第五,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也就越少。例如,为合理保证存货帐户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0000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帐户错报或漏报不超过30000元所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可见,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数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2、关于错报或漏报。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

9、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重要。诚信问题。(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比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了几百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或漏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以是重要的。(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收益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本年收益下降1,或使亏损变为盈利等,就具有重要性。(4)不期望出现

10、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现金和实收资本帐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就应引起高度重视。3、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计算方法。(1)固定比率法。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也无法作出规定。给一些参考系数值:A、净利润的510;B、资产总额的0.51;C、净资产的1;D、营业收入的0.51。(2)变动比率法。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讲。4、重要性水平的运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制订审计方案时运用;二是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举例说明:1、某海关2000年度关税收

11、入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首先,确认该部门财务报表使用者和关注的重要性信息情况如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人大及有关专门委员会决算;合规性;舞弊发生;收入总额或未收入总额。财政部门实际收入与预算的差距;决算;合规性。次要使用者外国投资者决算关税纳税人合规性国际贸易组织决算媒体合规性;决算。一般公众合规性其次,2000年其关税收入情况如表:类别2000年预算1999年实际进口 矿业4000023000 农产品30004000 制造业40002000出口30001000合计5000030000第三步,确认单位的敏感性。对于上述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海关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单位。因为海关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部

12、门,媒体、人大、一般公众都十分关心海关在收取关税方面有无违规行为,是否迫于压力错报关税收入等。第四步,根据表1,可以看到非营利性单位重要性百分比根据单位敏感性不同范围在0.52。海关最敏感,所以取0.5的比例,计算的结果为0.5500002500万元。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可以确定该海关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500万元,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准备阶段,根据这个重要性水平,规划应该实施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以便在一定的把握程度下,发现所有2500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5、更简单些的做法,请看下表:表一:(审计机关名称)重要性水平评估表审计期间-项目名称:项目执行单位:项目金额初步确定重要性金额和比

13、例修订的重要性金额和比例备注报表项目审计人员:审计日期:复核人员:复核日期:注:1、报表项目列出金额大的或重要的项目;2、金额填列报表期末数。表二:重要性水平分析表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的初步确定及评价2007年1月31日编制日期一、审计评价过程记录 根据审前调查及内部控制初步调查及测试情况,我们对该项目资金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初步确定及评价如下。 二、审计结论 (一)重要性水平的的确定 根据淮北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供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我们对该项目审计资金的重要性水平进行计算和确定,基本情况如下:资金项目 判断基础(万元) 比例 重要性水平金额(万元)资

14、产 185 1 1.85负债 9 3 0.27净资产 166 1 1.66支出 406 0.5 2.03收入 414 0.5 2.07 (二)审计风险的确定 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及测试,审计组将该单位的固有、控制风险确定为80、40,审计风险为5,检查风险为15.6%。准备通过增加实质性测试范围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复核人员:复核日期 共 1 页 第 1 页 附件(共 页)在表里简单地填上记录、结论,审计人员、日期、复核、等,再把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附在表后就行了。(二)审计风险。1、概念。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