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69815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概 述对于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由于其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性比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要小,因此相应的可靠度水平可比承载力极限状态低一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表达式为, SkRk作用效应标准值,如挠度变形和裂缝宽度,应根据荷载标准值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以受弯构件为例,在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可表示为, Mk = CGGk+CQQk由于活荷载达到其标准值Qk的作用时间较短,故称为短期弯矩,其值约为弯矩设计值的50%70%。由于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随时间增长,因此需要考虑上式中长期荷载的影响,长期弯矩可表示为, Ml = CG

2、Gk+yqCQQkyq为活荷载准永久系数9.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9.1.1 截面弯曲刚度的概念定义对混凝土受弯构件,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不为常数而是变化的,其主要特点如下:(1)在裂缝出现前,曲线与直线OA几乎重合,因而截面抗弯刚度仍可视为常数,并近似取0.85EcI。当接近裂缝出现时,即进入第1阶段末时,曲线已偏离直线,逐渐弯曲,说明截面抗弯刚度有所降低。出现裂缝后,即进入第阶段后,曲线发生转折,截面抗弯刚度明显降低。钢筋屈服后进人第阶段,此阶段M增加很少,截面抗弯刚度急剧降低。(2)随配筋率r的降低而减小,截面尺寸和材料都相同的适筋梁,配筋率r大的,其Mf曲线陡些,变形

3、小些,相应的截面抗弯刚度大些;反之,截面抗弯刚度就小些。(3)沿构件跨度,截面抗弯刚度是变化的,即使在纯弯区段,各个截面承受的弯矩相同,但曲率也即截面抗弯刚度却不相同,裂缝截面处的小些,裂缝间截面的大些。(4)随加载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对一个构件保持不变的荷载值,则随时间的增长,截面抗弯刚度将会减小,但对一般尺寸的构件,三年以后可趋于稳定。在变形验算中,除了要考虑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以外,还应考虑荷载的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对前者采用短期刚度Bs,对后者则采用长期刚度B 。在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中所用到的截面抗弯刚度,是指构件一段长度范围内的平均截面抗弯刚度(简称刚度),相应的弯矩值为0.50.

4、7Mu;考虑到荷载作用时间的影响,有短期刚度Bs 和长期刚度B的区别,且两者都随弯矩的增大而减小,随配筋率的降低而减小。9.1.2 短期刚度Bs考虑到荷载作用时间的影响,短期刚度Bs 的分析:裂缝基本等间距分布,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 沿梁长,受拉钢筋的拉应变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都是不均匀分布的,裂缝截面处最大,裂缝间为曲线变化;2. 沿梁长,中和轴高度呈波浪形变化,裂缝截面处中和轴高度最小;3. 如果量测范围比较长(750),则各水平纤维的平均应变沿梁截面高度的变化符合平截面假定。9. 1.3 参数h、z 和y1、开裂截面的内力臂系数 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在短期弯矩M

5、k=(0.60.8)Mu范围,裂缝截面的像对受压区高度x 变化很小,内力臂的变化也不大。对常用的混凝土强度和配筋情况,值在0.830.93之间波动。规范为简化计算,取=0.87。2、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平均应变综合系数 根据试验实测受压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可以得到系数的试验值。在短期弯矩Mk=(0.60.8)Mu范围,系数 的变化很小,仅与配筋率有关。规范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给出。3、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钢筋的应变分布在弯矩相等的纯弯区段AA内,钢筋应变是不均匀的。裂缝截面处最大,离开裂缝截面就逐渐减小。裂缝出现后受拉混凝土是参加工作的。随着荷载的增大,平均应变的增量比裂缝截面钢筋应变的增量大些,致两者

6、的差距逐渐减小。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缝间受拉混凝土是逐渐退出工作的。的大小还与以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rte有关。参加工作的受拉混凝土主要是指钢筋周围内的那部份有效受拉混凝土面积当。rte较小时,说明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参加受拉的有效相对面积大些,它所承担的总拉力也相对大些,对纵向受拉钢筋应变的影响程度也相应大些。 在短期弯矩Mk =(0.60.8)Mu范围,三个参数、 和 中, 和为常数,而 随弯矩增长而增大。该参数反映了裂缝间混凝土参与受拉工作的情况,随着弯矩的增加,由于裂缝间粘结力的逐渐破坏,混凝土参与受拉的程度减小,平均应变增大, 逐渐趋于1.0,使抗弯刚度逐渐降低。

7、9.1.4、长期荷载作用下- 受弯构件度B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会使梁的挠度随时间增长。此外、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滑移徐变、混凝土收缩等也会导致梁的挠度增大。对于受弯构件,规范要求按荷载标准效应组合并考虑荷载效应的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进行计算,并建议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q来考虑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对刚度的影响。及即荷载长期作用部分的影响。设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Mk,准永久组合值为Mq,则仅需对在Mq下产生的那部分挠度乘以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因为在Mk中包含有准永久组合值,因此对于(Mk-Mq)下产生的短期挠度部分是不必增大的。参照式(91) 9.1.5 受

8、弯构件的挠度变形验算 由于弯矩沿梁长的变化的,因此抗弯刚度沿梁长也是变化的。但按变刚度梁来计算挠度变形很麻烦,规范为简化起见,取同一符号弯矩区段的最大弯矩截面处的最小刚度Bmin,按等刚度梁来计算。这样挠度的简化计算结果比按变刚度梁的理论值略偏大。但由于靠近支座处的曲率误差对梁的最大挠度影响很小,且挠度计算仅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实际上还存在一些剪切变形,因此按最小刚度Bmin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很小。这称为“最小刚度原则”。“最小刚度原则”就是在简支梁全跨长范围内,按弯矩最大处的截面抗弯刚度,即按最小的截面抗弯刚度,用材料力学方法中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公式来计算挠度。当构件上存在正负弯矩

9、时,分别取同号弯矩区段内的最大弯矩截面的最小刚度计算挠度。Bmin 代替匀质弹性材料梁截面抗弯刚度EI,梁的挠度计算按规范要求,挠度验算应满足: ff lim (922) 式中 , f lim 允许挠度值,按附录附表13取用 f根据最小刚度原则并采用长期刚度B进行计算的挠度,当跨间为同号弯 矩时,由式(9-1)知: 9.1.6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的几点说明1、影响短期刚度Bs的因素(1)Mk增大,y也增大;从式(916)知, Bs就相应地减小。(2) r增大, Bs也略有增大。(3)截面形状对Bs有所影响。当仅受拉区有翼缘时, r te较小些,则y也小些,相应Bs增大些;当仅有受压翼缘时,gf不

10、为零,故Bs增大。(4)在常用配筋率r(12)的情况下,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Bs的作用不大。(5)当配筋率和材料给定时,截面有效高度对截面抗弯刚度的提高作用最显著。2配筋率对承载力和挠度的影响梁,如果满足了承载力的计算要求,是否就满足挠度的验算要求呢?这就要看它的配筋率大小。当梁的尺寸和材料性能给定时,若其正截面弯矩设计值M比较大,就应配置较多的受拉钢筋方可满足MuM的要求。然而,配筋率加大对提高截面抗弯刚度并不显著,因此就有可能出现不满足挠度验算的要求。弯矩几乎与配筋率成线性关系增长;但是刚度增长缓慢,最终导致挠度随配筋率增高而增大。当配筋率超过一定数值后(本例为r 1.6),满足了正截

11、面承载力要求,就不满足挠度要求。这说明,一个构件不能盲目地用增大配筋率的方法来解决挠度不满足的问题。当允许挠度值较小,即对挠度要求较高时,在中等配筋率时就会出现不满足的情况。因此,应通过验算予以保证。3跨高比根据工程经验,为了便于满足挠度的要求,建议设计时可选用下列跨高比:对用级 钢筋配筋的简支梁,当允许挠度为l0200时, l0 /h在2010的范围内采取。当永久荷载所 占比重大时,取较小值;当用I级或III级钢筋配筋时,分别取较大值或较小值;当允许挠 度为l0 250或l0 300时, l0 /h 取值应相应减少些;当为整体肋形梁或连续梁时,则取值可大些4.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限值f为挠度变形

12、限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保证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结构构件产生过大的变形将影响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如支承精密仪器设备的梁板结构挠度过大,将难以使仪器保持水平;屋面结构挠度过大会造成积水而产生渗漏;吊车梁和桥梁的过大变形会妨碍吊车和车辆的正常运行等。2、防止对结构构件产生不良影响。如支承在砖墙上的梁端产生过大转角,将使支承面积减小、支承反力偏心增大,并会引起墙体开裂。3、防止对非结构构件产生不良影响。结构变形过大会使门窗等不能正常开关,也会导致隔墙、天花板的开裂或损坏。4、保证使用者的感觉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过大振动、变形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或不安全感。9.2 裂缝宽度计算荷载引起的裂缝宽

13、度9.2.1 裂缝的出现、分布与开展在裂缝出现前,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沿构件的长度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当混凝土的拉应力达到抗拉强度时,首先会在构件最薄弱截面位置出现第一条(批)裂缝。裂缝出现瞬间,裂缝截面位置的混凝土退出受拉工作,应力为零,而钢筋拉应力突然增加,由增至, 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随着距裂缝截面距离的增加,混凝土中又重新建立起拉应力,而钢筋的拉应力则随距裂缝截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当距裂缝截面有足够的长度 l 时,混凝土拉应力c增大到ft,此时将出现新的裂缝。如果两条裂缝的间距小于2 l,则由于粘结应力传递长度不够,混凝土拉应力不可能达到ft,因此将不会出现新的裂缝,裂缝的间距

14、最终将稳定在(l 2 l)之间,平均间距可取1.5 l。从第一条(批)裂缝出现到裂缝全部出齐为裂缝出现阶段,该阶段的荷载增量并不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强度的离散程度。裂缝间距的计算公式即是以该阶段的受力分析建立的。裂缝出齐后,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裂缝宽度不断开展。裂缝的开展是由于混凝土的回缩,钢筋不断伸长,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变形差。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滑移徐变和拉应力的松弛,将导致裂缝间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使裂缝开展宽度增大,混凝土的收缩使裂缝间混凝土的长度缩短,这也会引起裂缝的进一步开展;此外,由于荷载的变动使钢筋直径时胀时缩等因素,也将引起粘结强度的降低,导致裂缝宽度的增

15、大。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均匀性,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因此裂缝间距和宽度也是不均匀的。但大量的试验统计资料分析表明,裂缝间距和宽度的平均值具有一定规律性,是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一定的受力机理的反映。9.2.2 平均裂缝间距对于受弯构件,可将受拉区近似作为一轴心受拉构件,根据粘结力的有效影响范围,可取有效受拉面积Ate=0.5bh+(bf-b)hf,因此将式中配筋率的用下式替换后,即可用于受弯构件。根据试验资料统计分析,并考虑受力特征的影响,对于常用的带肋钢筋,规范给出的平均裂缝间距lm的计算公式为,受弯、偏心受力构件:轴心受拉构件: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到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20mm时,取c=20mm;d钢筋直径(mm),当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时,d改用换算直径4As/u,u为纵向钢筋的总周长。9.2.3 平均裂缝宽度1、平均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2、裂缝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