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6750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改革及我国的作用研究 岳桂宁 何伟 陈欣欣 作者简介:岳桂宁,男,江苏南京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供职于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何伟,男,新疆昌吉人,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学08级硕士研究生。陈欣欣,女,蒙古族,内蒙古敖汉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学08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摘要:2007年初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最终酿成“金融海啸”式的国际金融危机,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其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纪律等方面的内在缺陷和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危机的破坏力再次严重地刺激了世人的神经,打破了世人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

2、陷和弊端的容忍度,诱发了新一轮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与行动。中国作为此次危机的重大受害者和国际经济、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理所应当地以“参赛选手”和“推手”的身份积极参与和推动本轮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改革;中国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传递及破坏力(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即“次级(subprime)按揭贷款(mortgage loan)”,是指金融机构给信用较低或是收入不稳定、还债能力差的居民发放的一种抵押贷款。与标准抵押贷款相比,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

3、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是指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进而影响到了各国的实体经济,使各国走进了经济寒冬。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分析其产生根源的文章不计其数。比如,温总理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发表特别致辞时指出:“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

4、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温总理的上述言论,无疑既是代表了中国政府对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看法,也是十分正确的分析。(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递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特点。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呈现负的经济增长率),物质生产部门(即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产品滞销甚至企业大批集体倒闭的经济现象。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

5、,失业率提高,经济萧条,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甚至诱发社会或国家政治的动荡。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出现的问题,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往往会互为因果。比如,金融危机会使企业贷不到款、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因银行的倒闭而遭受损失等,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甚至倒闭,爆发实体经济的危机。首先,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国内金融体系的混乱,进而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其次,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美国金融体系及其经济“引擎”在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发生的金融、经济动荡会迅速向世界各国传递,造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连锁反应,

6、最终形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并致使世界实体经济进入低谷。具体说来,此次次贷危机的国际传导路径主要是沿着国际贸易、金融、心理三条渠道向世界扩散和蔓延的:(1)贸易传导。次贷危机发生后,全球贸易大幅下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增长引擎,长期以来保持巨大的贸易逆差,靠进口维持国内消费。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消费支出大大降低,直接导致进口需求大幅减少,由此造成其他出口国企业订单下降,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并致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正在蔓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2)金融传导。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球化浪潮使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

7、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传导就通过以汇率和利率基础的金融管道传染至全球。由于以往美国股市稳定,证券市场发达,管理手段先进,各国投资者青睐于美国的金融资产,将大量资金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次贷危机的过程中,一方面,美国的投行、银行、保险、基金等公司接连倒闭,直接损害了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美元的特殊地位,撤回资金,致使全球短期资本流动性波动。此外,美国为救市而发行大量的政府债券、印发钞票,致使美元大幅贬值,造成持有美元资产国家的国际债权严重缩水。(3)心理传导。这次危机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消费者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心理恐慌,企业投资信心指数、消费者消

8、费指数大幅下降。危机发生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最大引擎,投资者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信心满满,增持美国资产。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的无力软弱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因损失惨重又极度悲观,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市场估值系统失效,金融产品真实价值严重失真。至使一些原本经济状况良好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资金流的翻转而陷入危机。(三)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1、对美国金融、经济的破坏次贷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的金融体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实体经济。一是金融业受到巨大的打击,五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兼并、贝尔斯登关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行;二房公司被美国政府接管;多家银行经营困难、倒

9、闭;AIG与美联储签订协议850亿美元出让79.9%的股权;美国股市应声大跌,市值蒸发速度之快令人目眩。二是失业率升高,经济下滑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经济恢复遥遥无期。商业投资、汽车与家具、住房建筑、耐用品消费、出口均下滑20%以上,为十几年来罕有。按照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2009 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为-1.6%。三是美国因为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导致财政赤字记录不断刷新,给奥巴马政府带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挽救经济采取的扩大赤字的措施将不可避免。四是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使美元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改革现行以美元为霸主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美

10、国金融业遭受重创的数据参见表1。表1: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数据表2007-2008年度美国重大金融机构倒闭名册2007-02,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2007-03,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07.10.04,迈阿密山谷银行倒闭;08.01.25,密苏里州道格拉斯国民银行倒闭;08.03.07,密苏里州休姆银行倒闭;2008-03:贝尔斯登猝死;08.05.09,阿肯色州ANB金融国民协会银行倒闭;08.05.30,明尼苏达州第一诚信银行倒闭;08.07.11,加利福利亚州IndyMac Bank倒闭08.07.25, 内华达州第一国民银行倒闭;加利福尼亚州第一传统银行倒闭;08.08.

11、01, 佛罗里达州第一优先银行倒闭;08.08.22,堪萨斯州哥伦比亚银行信托公司倒闭;08.08.29,佐治亚州诚信银行倒闭;08.09.05,内华达州银州银行倒闭;08.09.19,西弗吉尼亚州Ameribank倒闭;08.09.25;密歇根州Main Street倒闭;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2008-09,AIG国有化;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雷曼兄弟破产,由此美五大投行均成历史;08.10.10,伊利诺州Meridian Bank倒闭;08.10.26,佐治亚州阿尔法银行倒闭。截止2008年6月,美国金融机构困境整体数据据独立研究机构Bauer金融公司研究显示,截至08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

12、蓄保险公司承保的近8500家存贷银行中,有426家银行面临困境,其中15的银行规模超过10亿美元。 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提供的资料,至08年6月30日,共有117家银行被列入问题名单,资产总额达780亿美元。2009年度美国金融机构困境整体数据搜狐权威媒体09年12月18日报道: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于12月17日宣布关闭7家银行,至此09年度美国破产银行总数升至140家,表明美个银行业“倒闭潮”热度未退。2、对世界金融、经济的破坏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不仅美国的金融机构遭到极大破坏,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遭受牵连成为“被绑架的国家”。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首先直接体现在金

13、融领域,尤其是欧洲国家。由于购买了很多美国次级债而损失惨重,多家金融机构因此面临关闭、兼并、转型、被接管的结局,各国政府虽纷纷出台多种救助措施也难挽颓势。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股市一路狂泻,民众信心严重受挫。金融危机的破坏影响还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和巴西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原材料价格回落的影响,国内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降温,高增长速度已难以为继。印度由于长期财政和贸易赤字,面临的压力较大。日本政府2009年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经济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快速下滑,环比降幅和环比年率降幅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根据内阁府的数据,第一季度,日本经济较前一季度下降4.0%,

14、折合成年率则下降15.2%,均创历史最大降幅记录。欧洲部分经济体,如丹麦、荷兰、法国等已经出现了衰退。欧洲各国工业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投资指数等全面下降。东南亚国家由于依赖美国经济性强,因而实体经济领域受挫,出口受到打击,失业增加。其中越南经济实力较弱,率先出现了高通胀的局面。200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当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调低至0.5%,这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可见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之深。如此低预期与2008年的3.2%相比调整幅度之大,表明该组织对2009 年国际经济发展失去了信心。据韩国KBS最新数据统计,2009年各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参见表2。 表2:世界各国2009年G

15、DP及增长率排名表国家GDP(万亿美元)增长率(%)国家GDP(万亿美元)增长率美国13.85-3.4巴西1.7231.3中国5.0058.1西班牙1.61-1.2日本4.65-4.1加拿大1.51-2.1德国3.62-2.7印度1.425.6法国2.81-1.3墨西哥1.07-4.31英国2.68-1.1澳大利亚1.01-0.8意大利2.26-1.4荷兰0.91-0.2俄罗斯1.813.4韩国0.88-2.7二、新一轮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本质、内容与障碍(一)新一轮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本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烈度之强、冲击力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其给世界留下的阴影在很长时间都将挥之不去。危机的国际传递及其破坏力,再次将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老问题暴露无遗。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并非刚刚出现,问题的实质在于,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遗留给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特里芬两难”并未解决。时至今日,美国综合国力的衰退与其美元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已不再相称,美国既无绝对实力,又不愿意承担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应承担的责任,只会自私的索取和转嫁,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作为攫取财富的手段,当美国经济处于正常状态时,美国可以轻松地向世界收取“铸币税”;当美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